双字词的首字成词概率对尾字n+2预视效益影响的眼动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 ·副中央凹与信息加工 | 第10-11页 |
| ·副中央凹预视研究中的常用范式 | 第11-15页 |
| ·边界范式 | 第11-12页 |
| ·快速启动范式 | 第12-13页 |
| ·消失文本范式 | 第13-14页 |
| ·移动窗口技术 | 第14页 |
| ·移动掩蔽技术 | 第14-15页 |
| ·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理论解释 | 第15-20页 |
| ·梯度注意指引模型(GAG) | 第16-17页 |
| ·Glenmore模型 | 第17-18页 |
| ·序列注意转换模型(SAS) | 第18-20页 |
| ·眼动模型争论的焦点 | 第20页 |
| ·副中央凹处的信息加工 | 第20-26页 |
|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异同点 | 第21-22页 |
| ·副中央凹预视获得字形和语音信息的研究 | 第22-23页 |
| ·从副中央凹处获得语义信息 | 第23-25页 |
| ·副中央凹处词汇特性的获得和时间进程 | 第25-26页 |
|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的获得 | 第26页 |
| ·副中央凹获得N+2预视效益的研究 | 第26-29页 |
| ·拼音文字中n+2预视效益的研究 | 第26-27页 |
| ·汉语中n+2预视效益的研究 | 第27-29页 |
| 2 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和研究意义 | 第29-32页 |
| ·问题提出 | 第29-30页 |
| ·研究假设 | 第30页 |
| ·研究意义 | 第30-32页 |
| 3 实验研究 | 第32-35页 |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 ·研究方法 | 第32-35页 |
| ·被试 | 第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 ·实验程序 | 第34-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 ·数据分析的兴趣区及指标 | 第35-36页 |
| ·实验结果 | 第36-51页 |
| ·双字词区域的分析 | 第37-40页 |
| ·双字词首字区域的分析 | 第40-42页 |
| ·双字词尾字区域的分析 | 第42-45页 |
| ·边界前区域 | 第45-49页 |
| ·双字词的首次注视位置分析 | 第49-51页 |
| 5 分析和讨论 | 第51-54页 |
| ·中文阅读中N+2预视效益的获得 | 第51-52页 |
| ·获得N+2上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 | 第52-53页 |
| ·中文阅读中副中央凹加工的机制 | 第53-54页 |
| 6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附录 | 第60-62页 |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