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辞格的多角度论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 ·双关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9-1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双关辞格概述 | 第11-19页 |
| ·双关的定义与性质 | 第11-12页 |
| ·双关辞格的发展 | 第12-15页 |
| ·双关的分类 | 第15-19页 |
| ·谐音双关 | 第16-17页 |
| ·词义双关 | 第17页 |
| ·句义双关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双关与社会心理修辞学 | 第19-34页 |
| ·社会心理修辞学理论概说 | 第19页 |
| ·双关和社会心理修辞学的关系 | 第19-34页 |
| ·双关与社会政治 | 第20-22页 |
| ·双关与审美心理 | 第22-27页 |
| ·双关与社会道德 | 第27-28页 |
| ·双关与话语角色 | 第28-34页 |
| 第四章 双关与语境 | 第34-47页 |
| ·语境的界定 | 第34页 |
| ·双关和语境的关系 | 第34-35页 |
| ·双关与语境因素类型 | 第35-47页 |
| ·上下文语境因素 | 第36-38页 |
| ·交际情景语境因素 | 第38-42页 |
| ·社会背景语境因素 | 第42-45页 |
| ·文化背景语境因素 | 第45-47页 |
| 第五章 双关的修辞效果 | 第47-57页 |
| ·双关修辞过程及效果 | 第47页 |
| ·接受修辞学的四个类型 | 第47-56页 |
| ·双关接受修辞的等值接受类型 | 第48-50页 |
| ·双关接受修辞的减值接受类型 | 第50-51页 |
| ·双关接受修辞的增值接受类型 | 第51-52页 |
| ·双关接受修辞的改值接受类型 | 第52-56页 |
| ·双关的运用原则 | 第56-57页 |
| 结语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