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先行研究及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二、汉日同形词概念判断基准以及形成原因 | 第11-15页 |
第一章 语义对比及教学策略 | 第15-34页 |
第一节 同形同义词研究及教学 | 第16-20页 |
一、同形同义词研究 | 第16-19页 |
二、教学策略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同形近义词研究及教学 | 第20-29页 |
一、同形近义词研究 | 第20-28页 |
二、教学策略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同形异义词研究及教学 | 第29-32页 |
一、同形异义词研究 | 第29-32页 |
二、教学策略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二章 语法功能对比及教学策略 | 第34-46页 |
第一节 语法功能对比 | 第34-42页 |
一、同形词在日语中是名词和サ变动词(サ行变格活用)词性在汉语中是形容词词性 | 第35-36页 |
二、同形词在日语中是名词和サ变动词词性在汉语中是名词 | 第36-37页 |
三、同形词在日语中是名词和形容动词在汉语中是名词 | 第37-38页 |
四、同形词在日语中是名词和动词在汉语中是动词 | 第38-40页 |
五、同形词在日语中是他动词在汉语中是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 第40-41页 |
六、同形词在日语中是自动词在汉语中是及物动词(他动词)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教学策略 | 第42-44页 |
一、教学原则 | 第42-43页 |
二、教学方法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语用对比分类及教学策略 | 第46-58页 |
第一节 语用对比分类 | 第47-54页 |
一、感情色彩不同 | 第47-48页 |
二、语气强弱不同 | 第48-50页 |
三、语体色彩差别 | 第50-53页 |
四、搭配不同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教学策略 | 第54-56页 |
一、教学原则 | 第55页 |
二、教学方法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汉日同形词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 第58-65页 |
第一节 同形词词汇教学中注意原则 | 第58-61页 |
一、明确同形词概念 | 第58-59页 |
二、汉日同形词教学要有针对性 | 第59页 |
三、汉日同形词教学要有灵活性 | 第59页 |
四、汉日同形词教学要具有综合性 | 第59-60页 |
五、汉日同形词教学要重视其规律性 | 第60页 |
六、汉日同形词教学也要重视启发兴趣原则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同形词教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 第61-65页 |
一、重视汉字教学、语素义分析 | 第61-62页 |
二、借助偏误分析 | 第62-63页 |
三、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进行教学 | 第63-64页 |
四、借助词典 | 第64-65页 |
结语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