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果蔬脱水贮藏 | 第10页 |
·联合干燥 | 第10-11页 |
·果蔬联合干燥 | 第11页 |
·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的技术特点 | 第11页 |
·国内外果蔬分阶段联合干燥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果蔬分阶段联合干燥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果蔬分阶段联合干燥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分阶段联合干燥传热传质机理的研究 | 第14页 |
·分阶段联合干燥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和前景 | 第14-15页 |
·与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相关的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热风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真空冷冻与热风分阶段联合干燥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脱水果蔬贮藏的研究进展 | 第18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8页 |
第二章 毛竹笋真空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 第28-42页 |
·前言 | 第28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工艺流程 | 第30页 |
·毛竹笋真空冷冻干燥单因素试验研究 | 第30页 |
·毛竹笋真空冷冻干燥优化试验研究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9页 |
·真空冷冻干燥笋片单因素试验分析 | 第31-33页 |
·两种冷冻处理条件对笋片品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1-32页 |
·物料装载量对笋片含水率和干燥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加热板温度对笋片含水率和干燥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真空冷冻干燥笋片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3-39页 |
·响应面法优化真空冷冻干燥试验结果 | 第33-34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4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34-35页 |
·回归方程的优化 | 第35-38页 |
·真空冷冻干燥笋片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三章 毛竹笋真空冷冻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 第42-56页 |
·前言 | 第42-43页 |
·毛竹笋热物性参数的测定 | 第43-47页 |
·结晶温度和融点温度的测定 | 第43-44页 |
·比热容的测定 | 第44-45页 |
·导热系数的测定 | 第45-47页 |
·毛竹笋真空冷冻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研究 | 第47-53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47页 |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笋片含水率的测定步骤 | 第47-48页 |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笋片表面温度的测定步骤 | 第48页 |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笋片中心温度的测定步骤 | 第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3页 |
·真空冷冻干燥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9-50页 |
·模拟结果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四章 毛竹笋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工艺研究 | 第56-73页 |
·前言 | 第56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60页 |
·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顺序和转换点的试验研究 | 第57-58页 |
·热风干燥条件对笋片含水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58页 |
·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笋片优化试验研究 | 第58-59页 |
·不同干燥方式的脱水笋片品质和能耗指标的测定 | 第59页 |
·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59-6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0-71页 |
·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顺序和转换点的确定 | 第60-62页 |
·热风干燥条件的确定 | 第62-63页 |
·先真空冷冻后热风联合干燥(FAD)笋片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63-69页 |
·不同干燥方式对脱水笋片品质、微观结构和能耗的影响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毛竹笋真空冷冻与热风联合干燥模型研究 | 第73-80页 |
·前言 | 第73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4页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73页 |
·联合干燥过程中笋片含水率的测定步骤 | 第73页 |
·联合干燥过程中笋片表面温度的测定步骤 | 第73页 |
·联合干燥过程中笋片中心温度的测定步骤 | 第73页 |
·水分比的计算 | 第73-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79页 |
·联合干燥前期真空冷冻干燥段传热传质模型的建立 | 第74页 |
·模拟结果 | 第74-75页 |
·联合干燥前期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笋片含水率的变化 | 第74页 |
·联合干燥前期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笋片的温度分布 | 第74-75页 |
·联合干燥后期热风干燥数学模型的确定 | 第75-79页 |
·后续热风干燥过程中笋片含水率的变化 | 第75-78页 |
·后续热风干燥过程中笋片的温度分布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联合干燥脱水笋片贮藏稳定性的研究 | 第80-95页 |
·前言 | 第80页 |
·脱水笋片等温吸附规律的研究 | 第80-89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80页 |
·试验方法 | 第80-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89页 |
·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脱水笋片吸附平衡含水率的影响 | 第83-85页 |
·脱水笋片的吸附平衡含水率模型分析 | 第85-89页 |
·脱水笋片贮藏期品质的研究 | 第89-90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89页 |
·试验方法 | 第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90页 |
·包装材料对脱水笋片含水率的影响 | 第89-90页 |
·贮藏温度对脱水笋片含水率、水分活度的影响 | 第90页 |
·贮藏温度对脱水笋片色泽的影响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主要结论 | 第95-9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96-97页 |
附录 | 第97-11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