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5页 |
| ·肉品品质 | 第8-10页 |
| ·肉品品质评价方法及其进展 | 第10-18页 |
| ·感官评价 | 第11页 |
| ·理化特性评价 | 第11-14页 |
| ·肉色(Meat colour) | 第11-12页 |
| ·pH | 第12-13页 |
| ·系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WHC) | 第13页 |
| ·嫩度(Tenderness) | 第13-14页 |
| ·组织学特性评价 | 第14-15页 |
| ·蛋白质组学技术(proteomics) | 第15-16页 |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 | 第16-17页 |
| ·近红外分析技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 | 第17-18页 |
| ·计算机视觉技术(Computer vision technology) | 第18页 |
| ·电子鼻和电子舌(Electronic noseand Electronic tongue) | 第18-23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 第2章 多频脉冲电子舌及预备实验 | 第25-40页 |
| ·多频大幅脉冲电子舌系统 | 第25-30页 |
| ·多频大幅脉冲电子舌的结构组成 | 第25页 |
| ·多频大幅脉冲电子舌的结构特点 | 第25-26页 |
| ·原始数据特征值的提取 | 第26-27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 ·预备实验 | 第30-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30页 |
| ·电极处理 | 第30页 |
| ·样品检测 | 第30-31页 |
|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 ·主成分分析 | 第31页 |
| ·离散度和区分度(判别标准) | 第31-32页 |
| ·结果分析 | 第32-39页 |
| ·匀浆配比和工作电极的确定 | 第32-36页 |
| ·判别标准 | 第36页 |
| ·测定时间点的确定 | 第36-37页 |
| ·未知样品的检测分析 | 第37-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肉品品质的电子舌评价 | 第40-58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 ·样品预处理 | 第40页 |
| ·电极处理 | 第40-41页 |
| ·样品检测 | 第41页 |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 ·结果分析 | 第41-56页 |
| ·不同肉样的电子舌检测 | 第42-44页 |
| ·对品种间肉质差异的电子舌检测 | 第44-46页 |
| ·同品种不同部位肉质差异的电子舌检测 | 第46-48页 |
| ·不同储藏条件及不同储藏时间下肉质的电子舌检测 | 第48-56页 |
| ·不同储藏条件下猪肉新鲜度的电子舌检测 | 第48-51页 |
| ·不同储藏时间下鸡肉质的电子舌检测 | 第51-52页 |
| ·不同储藏时间下鱼肉质的电子舌检测 | 第52-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