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绪论 | 第7-9页 |
| 第一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 第9-19页 |
| 第一节 关于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 第9-12页 |
|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 | 第9页 |
| 二、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 第9-12页 |
| 第二节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 一、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阶段 | 第12-13页 |
| 二、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变革 | 第13-15页 |
| 第三节 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理论 | 第15-19页 |
| 一、媒体形式和语言课堂教学的关系 | 第15-17页 |
| 二、媒体技术与语言课堂教学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系统组成、设计与应用原则 | 第19-29页 |
| 第一节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组成和基本类型 | 第19-25页 |
| 一、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组成 | 第19-20页 |
| 二、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基本类型 | 第20-25页 |
| 第二节 基本设计开发方法 | 第25-27页 |
| 一、教学设计 | 第25-26页 |
| 二、系统设计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应用原则 | 第27-29页 |
| 一、计划性与目的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 二、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 第27页 |
| 三、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 四、及时反馈的原则 | 第27-28页 |
|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 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现状 | 第29-44页 |
| 第一节 语音教学 | 第29-32页 |
| 一、多媒体音位图和语音分析仪 | 第29-31页 |
| 二、带调汉语拼音的字体和输入 | 第31-32页 |
| 第二节 汉字教学 | 第32-34页 |
| 一、汉字动态显示技术 | 第32-33页 |
| 二、汉字繁简转换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词汇教学 | 第34-36页 |
| 一、词汇教学框架描述 | 第34-35页 |
| 二、词汇课件的特点 | 第35-36页 |
| 第四节 听力教学 | 第36-38页 |
| 一、网络听力教学课程 | 第36-37页 |
| 二、网络教学的效果 | 第37页 |
|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 第37-38页 |
| 第五节 文化教学 | 第38-40页 |
| 一、多媒体技术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 第39-40页 |
| 二、关于文化课件制作的几个问题 | 第40页 |
| 第六节 网络汉语课程 | 第40-42页 |
| 一、总体框架的设计 | 第40-41页 |
| 二、网络课程的技能训练与练习设计 | 第41-42页 |
| 第七节 多媒体汉语教材的制作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与局限 | 第44-54页 |
| 第一节 计算机教汉语的长处和难处 | 第44-49页 |
| 一、计算机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 第44-45页 |
| 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长处 | 第45-46页 |
| 三、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难处 | 第46-48页 |
| 四、建议 | 第48-49页 |
| 第二节 汉语教学的难点与计算机的辅助作用 | 第49-54页 |
| 一、汉语教学中的难点 | 第49-50页 |
| 二、影响汉语教学的两个学习者背景因素 | 第50-52页 |
|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利弊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