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英国学生习得汉语塞擦音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选题缘曲第10页
    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3 创新点及局限性第11页
    1.4 理论基础第11-13页
        1.4.1 塞擦音基本概念第11页
        1.4.2 二语习得的基本理论第11-12页
        1.4.3 对比分析理论第12页
        1.4.4 偏误分析理论第12-13页
        1.4.5 中介语理论理论第13页
    1.5 英汉语音系统比较第13-14页
        1.5.1 英汉辅音的共性第14页
        1.5.2 英汉辅音的差异性第14页
    1.6 塞擦音习得研究综述及分析第14-15页
第二章: 英国学生汉语塞擦音实验研究第15-43页
    2.1 实验语料第15页
    2.2 实验过程第15-16页
    2.3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第16页
    2.4 研究意义第16-17页
    2.5 实验第17-32页
        2.5.1 听辨分析第17-18页
        2.5.2 声学实验第18-32页
            2.5.2.1 中-英(初级组)塞擦音DOF值、GAP值对比分析第18-23页
            2.5.2.2 中-英(中级组)塞擦音DOF值、GAP值对比分析第23-27页
            2.5.2.3 中-英(高级组)塞擦音DOF值、GAP值对比分析第27-32页
    2.6 英国学生初、中、高级组单字组DOF值对比分析第32-34页
    2.7 英国学生初、中、高级组双字组DOF值对比分析第34-35页
    2.8 英国学生初、中、高级组、母语者GAP值对比分析第35-37页
    2.9 英国学生初、中、高级组、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分析第37-43页
        2.9.1 英国学生(初级组)单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37-38页
        2.9.2 英国学生(初级组)双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38-39页
        2.9.3 英国学生(中级组)单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39-40页
        2.9.4 英国学生(中级组)双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40-41页
        2.9.5 英国学生(高级组)单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41-42页
        2.9.6 英国学生(高级组)双字组与汉语母语者摩擦状态对比第42-43页
        2.9.7 小结第43页
第三章: 偏误形成的原因分析第43-46页
    3.1 母语的负迁移第43页
    3.2 目的与和母语的差异第43-44页
    3.3 汉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第44-45页
        3.3.1 教师自身语音水平第44页
        3.3.2 教学方法的运用第44-45页
        3.3.3 对语音教学的重视度第45页
    3.4 其他因素第45-46页
        3.4.1 学生自身因素对语音的影响第45页
        3.4.2 学习环境对语音的影响第45-46页
第四章: 教学对策第46-48页
    4.1 英汉对比方式进行教学第46-47页
        4.1.2 J、Q的教学第46页
        4.1.3 Z、C的教学第46-47页
        4.1.4 Zh、Ch的教学第47页
    4.2 语音教学的不同方法第47-48页
        4.2.1 模仿法第47页
        4.2.2 练习法第47页
        4.2.3 图示法第47-48页
        4.2.4 联想法第48页
        4.2.5 绕口令练习第48页
    4.3 小结第48页
第五章: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53页
附录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名词定语的语义功能研究
下一篇:本科国际学生汉语综合成绩测试质量分析--以天津师范大学本科国际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