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7页 |
1.3.1 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的研究动态和趋势 | 第18-24页 |
1.3.2 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检测技术 | 第24-25页 |
1.3.3 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溯源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1.3.4 数据库在溯源体系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47页 |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六种异黄酮含量方法的改进 | 第29-32页 |
2.1.1 材料与仪器 | 第29-30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2.2 2015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32-35页 |
2.2.1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2.2.3 数据处理 | 第34-35页 |
2.3 2016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35-37页 |
2.3.1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2.3.2 试验方法 | 第36页 |
2.3.3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2.4 2015 年和2016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37-38页 |
2.4.1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2.4.2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2.4.3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2.5 大豆异黄酮产地溯源数据库的构建 | 第38-47页 |
2.5.1 数据库构建方法 | 第38-41页 |
2.5.2 测试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方法 | 第41-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83页 |
3.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六种异黄酮含量方法的改进 | 第47-56页 |
3.1.1 色谱条件的确立 | 第47-52页 |
3.1.2 混合标准品色谱图 | 第52页 |
3.1.3 方法的线性范围 | 第52-53页 |
3.1.4 精密度试验 | 第53-54页 |
3.1.5 定量限及检出限 | 第54页 |
3.1.6 稳定性试验 | 第54页 |
3.1.7 回收率试验 | 第54-55页 |
3.1.8 改进的方法与国标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 | 第55-56页 |
3.2 2015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56-63页 |
3.2.1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差异分析 | 第56页 |
3.2.2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主成分分析 | 第56-59页 |
3.2.3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聚类分析 | 第59-61页 |
3.2.4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判别分析 | 第61-62页 |
3.2.5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验证判别分析 | 第62-63页 |
3.3 2016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63-69页 |
3.3.1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差异分析 | 第63-64页 |
3.3.2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主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3.3.3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聚类分析 | 第66-67页 |
3.3.4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判别分析 | 第67-68页 |
3.3.5 不同产地大豆异黄酮的验证判别分析 | 第68-69页 |
3.4 2015 年和2016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69-79页 |
3.4.1 不同产地大豆中异黄酮单体和含量分析 | 第69-70页 |
3.4.2 不同品种大豆中异黄酮单体和含量分析 | 第70页 |
3.4.3 不同年份大豆中异黄酮单体和含量分析 | 第70-71页 |
3.4.4 产地、品种和年份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分析 | 第71-72页 |
3.4.5 与产地直接相关的异黄酮单体主成分分析 | 第72-75页 |
3.4.6 与产地直接相关的异黄酮单体聚类分析 | 第75-76页 |
3.4.7 与产地直接相关的异黄酮单体判别分析 | 第76-78页 |
3.4.8 与产地直接相关的异黄酮单体验证判别分析 | 第78-79页 |
3.5 大豆异黄酮产地溯源数据库的构建 | 第79-83页 |
3.5.1 用户登录测试 | 第79-80页 |
3.5.2 数据库操作测试 | 第80页 |
3.5.3 数据库查询验证 | 第80-83页 |
4 讨论 | 第83-87页 |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中六种异黄酮含量方法的改进 | 第83页 |
4.2 2015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83-84页 |
4.3 2016 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84页 |
4.4 2015 年和2016年主产区大豆中异黄酮产地溯源研究 | 第84-85页 |
4.5 大豆异黄酮产地溯源数据库的构建 | 第85-87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87-89页 |
5.1 结论 | 第87-88页 |
5.2 创新点 | 第88页 |
5.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个人简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