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1.1 苹果酸-乳酸发酵简介 | 第9-10页 |
1.2 葡萄酒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植物乳杆菌的优势和缺陷 | 第10-11页 |
1.2.2 乳杆菌耐酸胁迫机制研究 | 第11-12页 |
1.3 植物乳杆菌基因敲除工具研究 | 第12-15页 |
1.3.1 同源重组 | 第12-13页 |
1.3.2 位点专一性重组 | 第13-14页 |
1.3.3 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敲除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5页 |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葡萄酒植物乳杆菌电转条件优化 | 第17-27页 |
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17-19页 |
2.1.1 试验仪器 | 第17页 |
2.1.2 主要分子试剂 | 第17页 |
2.1.3 培养基与贮存液 | 第17-18页 |
2.1.4 试验菌株与质粒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2.2.1 制备纯化质粒pLCNICK | 第19页 |
2.2.2 植物乳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电转化 | 第19页 |
2.2.3 转化效率的计算 | 第19-20页 |
2.3 植物乳杆菌菌落 PCR 鉴定 | 第20页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2.4.1 甲基化修饰对植物乳杆菌XJ25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0-22页 |
2.4.2 感受态细胞收集时间对植物乳杆菌XJ25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2.4.3 电场强度对植物乳杆菌XJ25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2.4.4 电击次数对植物乳杆菌XJ25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5 质粒浓度对植物乳杆菌XJ25电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葡萄酒植物乳杆菌SA-680标记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 | 第27-41页 |
3.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27-30页 |
3.1.1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3.1.2 主要分子试剂 | 第27-28页 |
3.1.3 培养基与储存液 | 第28页 |
3.1.4 试验菌株与质粒 | 第28-29页 |
3.1.5 引物 | 第29-3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0-34页 |
3.2.1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DNA模板制备 | 第30页 |
3.2.2 质粒DNA制备 | 第30页 |
3.2.3 PCR体系与程序 | 第30-32页 |
3.2.4 连接体系与程序 | 第32-33页 |
3.2.5 转化与筛选 | 第33页 |
3.2.6 植物乳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与电转化 | 第33-34页 |
3.2.7 植物乳杆菌脱去敲除质粒 | 第34页 |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3.3.1 靶基因mdt的测序确定 | 第34页 |
3.3.2 构建靶基因敲除载体pLCNICK-△mdt | 第34-37页 |
3.3.3 构建植物乳杆菌XJ25靶基因敲除突变株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SA-680标记基因缺失株的表型变化 | 第41-44页 |
4.1 试验仪器与菌株 | 第41页 |
4.1.1 试验仪器 | 第41页 |
4.1.2 培养基与耐酸试验 | 第41页 |
4.1.3 试验菌株 | 第41页 |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4.3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5.1 结论 | 第44页 |
5.2 创新点 | 第44页 |
5.3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