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广东客家黄酒的简介 | 第12-13页 |
1.2.2 广东客家黄酒中的功能活性物质 | 第13-14页 |
1.2.3 植物多酚抗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4 植物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客家黄酒多酚的成分分析及其在客家黄酒酿造过程中抗氧化性的变化 | 第17-2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2.1.4 试验方法 | 第17-19页 |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2.1 客家黄酒组分分析 | 第19-20页 |
2.2.2 客家黄酒酿造过程中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的变化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客家黄酒多酚抗氧化性的研究 | 第23-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3.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3.1.4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3.2.1 客家黄酒多酚的抗氧化性 | 第24-25页 |
3.2.2 光照对客家黄酒多酚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3 温度对客家黄酒多酚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4 pH对客家黄酒多酚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5 不同因素下客家黄酒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性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研究 | 第31-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4.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1页 |
4.1.4 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4.1.5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3-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9页 |
4.2.1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34页 |
4.2.2 浓度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3 温度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4 光照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5 pH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39-41页 |
4.2.6 明胶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7 Fe~(3+)对客家黄酒多酚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8 不同因素下客家黄酒多酚含量与其抑菌作用之间的相关性 | 第45-47页 |
4.2.9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的抑菌作用 | 第47-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客家黄酒多酚抑菌机理的研究 | 第51-69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5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51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5.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51页 |
5.1.4 试验方法 | 第51-55页 |
5.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8页 |
5.2.1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5-57页 |
5.2.2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菌液上清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57-59页 |
5.2.3 客家黄酒多酚对对三种有害菌菌液上清液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4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菌液上清液蛋白质的影响 | 第61-63页 |
5.2.5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菌液上清液pH的影响 | 第63-64页 |
5.2.6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革兰氏染色结果的影响 | 第64-65页 |
5.2.7 客家黄酒多酚对三种有害菌抑菌的电镜分析 | 第65-6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