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菱角概述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1 菱角简介 | 第10页 |
1.1.2 菱角种植分布 | 第10页 |
1.1.3 菱角营养成分 | 第10页 |
1.1.4 菱角药用价值 | 第10页 |
1.1.5 菱角国内外研究情况 | 第10-11页 |
1.2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1.2.1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第11-12页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2-13页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 | 第13-14页 |
1.2.4 黄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2 菱角壳黄酮的提取及纯化工艺优化 | 第17-29页 |
2.1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2.2 仪器与设备 | 第17页 |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17-20页 |
2.3.1 标准曲线的制定 | 第17页 |
2.3.2 样品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17-18页 |
2.3.3 菱角壳黄酮提取的工艺研究 | 第18页 |
2.3.4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 | 第18页 |
2.3.5 大孔吸附树脂的装柱 | 第18页 |
2.3.6 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的选择 | 第18-19页 |
2.3.7 AB-8 树脂静态吸附及解析实验 | 第19-20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2.4.1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20页 |
2.4.2 单因素实验 | 第20-22页 |
2.4.3 菱角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响应面分析 | 第22-24页 |
2.4.4 最优工艺的推导及验证 | 第24页 |
2.4.5 大孔吸附树脂型号的选择 | 第24-25页 |
2.4.6 AB-8 树脂吸附及解析实验 | 第25-28页 |
2.5 结论 | 第28-29页 |
3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29-42页 |
3.1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3.2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9-32页 |
3.3.1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抑菌效果的测定 | 第29-30页 |
3.3.2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30页 |
3.3.3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对液体体系中细菌生长的抑制特性 | 第30页 |
3.3.4 不同温度下鸭肉中假单胞菌测定 | 第30页 |
3.3.5 生长预测模型的拟合 | 第30页 |
3.3.6 细胞培养与药品配置 | 第30-32页 |
3.3.7 CCK-8 法细胞活力检测 | 第32页 |
3.3.8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第32页 |
3.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2页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3.5.1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抑菌效果的测定 | 第32-34页 |
3.5.2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 第34页 |
3.5.3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对液体体系中细菌抑菌的特性 | 第34-35页 |
3.5.4 鸭肉上菱角壳黄酮对假单胞菌菌落数的影响 | 第35-36页 |
3.5.5 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处理后鸭肉中假单胞菌生长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6-38页 |
3.5.6 CCK-8 比色法测定菱角壳黄酮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 | 第38-41页 |
3.6 结论 | 第41页 |
3.7 实验讨论 | 第41-42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2-44页 |
4.1 结论 | 第42页 |
4.2 创新点 | 第42页 |
4.3 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