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4-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4页 |
1.1 植物活性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3-21页 |
1.1.1 多糖的提取 | 第13-15页 |
1.1.1.1 加热回流提取法 | 第14页 |
1.1.1.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4页 |
1.1.1.3 超高压提取法 | 第14页 |
1.1.1.4 微波辅助提取法 | 第14-15页 |
1.1.1.5 酶法 | 第15页 |
1.1.2 多糖的纯化 | 第15-17页 |
1.1.2.1 低聚糖及一些小分子杂质 | 第15页 |
1.1.2.2 脱蛋白 | 第15-16页 |
1.1.2.3 多糖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1.1.2.4 多糖含量和纯度鉴定 | 第17页 |
1.1.3 多糖初级结构表征 | 第17-18页 |
1.1.4 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18-19页 |
1.1.5 多糖的活性 | 第19-21页 |
1.1.5.1 抗氧化 | 第19-20页 |
1.1.5.2 免疫调节 | 第20页 |
1.1.5.3 抗肿瘤 | 第20页 |
1.1.5.4 心脏保护 | 第20页 |
1.1.5.5 其它活性 | 第20-21页 |
1.2 瓜蒌概述 | 第21页 |
1.3 瓜蒌的化学成分 | 第21-22页 |
1.3.1 油脂、挥发油及有机酸类成分 | 第21页 |
1.3.2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 第21-22页 |
1.3.3 甾醇类和三萜类 | 第22页 |
1.3.4 其它成分 | 第22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3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2.4 超高压提取瓜蒌多糖工艺研究 | 第25-27页 |
2.4.1 瓜蒌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25页 |
2.4.2 瓜蒌多糖含量测定 | 第25-26页 |
2.4.3 单因素试验 | 第26-27页 |
2.4.3.1 提取溶剂 | 第26页 |
2.4.3.2 提取压力 | 第26-27页 |
2.4.3.3 提取时间 | 第27页 |
2.4.3.4 料液比 | 第27页 |
2.4.4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7页 |
2.4.5 加热回流提取瓜蒌多糖 | 第27页 |
2.4.6 超声波辅助提取瓜蒌多糖 | 第27页 |
2.5 瓜蒌多糖溶液黏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2.5.1 不同浓度多糖溶液的黏度测定 | 第27页 |
2.5.2 不同温度多糖溶液的黏度测定 | 第27-28页 |
2.5.3 不同pH值多糖溶液的黏度测定 | 第28页 |
2.5.4 加入不同金属离子的多糖溶液的黏度测定 | 第28页 |
2.6 瓜蒌多糖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2.6.1 瓜蒌多糖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第28页 |
2.6.2 脱蛋白 | 第28页 |
2.6.3 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 | 第28-29页 |
2.6.4 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 | 第29页 |
2.6.5 纯度鉴定 | 第29页 |
2.7 瓜蒌多糖初级结构表征 | 第29-30页 |
2.7.1 分子量测定 | 第29-30页 |
2.7.2 单糖组成测定 | 第30页 |
2.7.3 红外光谱表征 | 第30页 |
2.8 瓜蒌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0-32页 |
2.8.1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30页 |
2.8.2 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第30-31页 |
2.8.3 还原力测定 | 第31页 |
2.8.4 双氧水(H_2O_2)清除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8.5 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的测定 | 第31-32页 |
2.9 瓜蒌多糖对特非那定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保护活性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53页 |
3.1 瓜蒌多糖超高压提取工艺研究 | 第33-37页 |
3.1.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33页 |
3.1.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3-36页 |
3.1.2.1 提取溶剂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2.2 提取压力的影响 | 第34页 |
3.1.2.3 提取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2.4 料液比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3 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36-37页 |
3.1.4 不同提取方法结果的比较 | 第37页 |
3.2 瓜蒌多糖黏度的测定 | 第37-40页 |
3.2.1 溶液浓度对黏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溶液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溶液pH值对黏度的影响 | 第39页 |
3.2.4 不同金属离子对溶液黏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瓜蒌多糖分离纯化 | 第40-43页 |
3.3.1 脱蛋白 | 第40-41页 |
3.3.2 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 | 第41页 |
3.3.3 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 | 第41-42页 |
3.3.4 瓜蒌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42-43页 |
3.4 瓜蒌多糖初级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3.4.1 凝胶色谱标准曲线 | 第43页 |
3.4.2 TKMP12 分子量 | 第43页 |
3.4.3 TKMP12 单糖组成 | 第43-44页 |
3.4.4 TKMP12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4-46页 |
3.5 抗氧化活性 | 第46-51页 |
3.5.1 TKMP抗氧化活性 | 第46-50页 |
3.5.1.1 对DPPH·的清除作用 | 第46-47页 |
3.5.1.2 对O_2~-·的清除作用 | 第47页 |
3.5.1.3 还原力测定 | 第47-48页 |
3.5.1.4 对H_2O_2的清除作用 | 第48-49页 |
3.5.1.5 对·OH的清除作用 | 第49-50页 |
3.5.2 TKMP12 抗氧化活性 | 第50-51页 |
3.5.2.1 对DPPH·的清除作用 | 第50页 |
3.5.2.2 对O_2~-·的清除作用 | 第50-51页 |
3.6 对特非那定诱导的斑马鱼心脏毒性保护作用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6页 |
4.1 瓜蒌多糖提取和分离纯化 | 第53页 |
4.2 瓜蒌多糖黏度特性研究 | 第53-54页 |
4.3 瓜蒌多糖活性 | 第54页 |
4.4 前景与展望 | 第54-56页 |
5.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