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23页 |
1.1 山楂 | 第9-14页 |
1.1.1 概况 | 第9页 |
1.1.2 山楂的营养成分 | 第9-10页 |
1.1.3 山楂的保健价值 | 第10-12页 |
1.1.4 山楂加工状况 | 第12-14页 |
1.2 醋酸菌 | 第14-16页 |
1.2.1 醋酸菌概述 | 第14-15页 |
1.2.2 醋酸菌诱变育种 | 第15-16页 |
1.3 果醋 | 第16-20页 |
1.3.1 果醋的营养价值 | 第16-17页 |
1.3.2 果醋的保健功效 | 第17-18页 |
1.3.3 果醋酿造工艺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 果醋的澄清 | 第20-21页 |
1.4.1 果醋浑浊产生的原因 | 第20页 |
1.4.2 果醋澄清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2.1.1 实验原料与菌株 | 第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1.4 培养基 | 第24-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2.1 醋酸菌种筛选及鉴定 | 第26-29页 |
2.2.2 山楂酒精浸泡工艺 | 第29页 |
2.2.3 山楂果醋醋酸发酵工艺 | 第29页 |
2.2.4 山楂果醋澄清工艺 | 第29-30页 |
2.2.5 稳定性试验 | 第30页 |
2.3 理化指标分析 | 第30-32页 |
2.3.1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 第30页 |
2.3.2 总酸的测定 | 第30-31页 |
2.3.3 黄酮的测定 | 第31页 |
2.3.4 产酸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70页 |
3.1 醋酸菌种的筛选 | 第33-43页 |
3.1.1 分离纯化 | 第33页 |
3.1.2 初筛 | 第33-34页 |
3.1.3 复筛 | 第34-35页 |
3.1.4 耐酒精性能实验 | 第35页 |
3.1.5 耐酸性能实验 | 第35-36页 |
3.1.6 耐温性能试验 | 第36-37页 |
3.1.7 菌种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37页 |
3.1.8 菌种生长曲线试验 | 第37-38页 |
3.1.9 菌种发酵曲线试验 | 第38页 |
3.1.10 菌种鉴定 | 第38-43页 |
3.2 山楂酒精浸泡工艺 | 第43-52页 |
3.2.1 浸泡时间对山楂酒精浸泡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2 酒精度对山楂酒精浸泡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料液比对山楂酒精浸泡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4 处理方式对山楂酒精浸泡的影响 | 第47页 |
3.2.5 温度对山楂酒精浸泡的影响 | 第47-50页 |
3.2.6 正交实验优化山楂酒精浸泡工艺 | 第50-52页 |
3.3 醋酸发酵工艺优化 | 第52-62页 |
3.3.1 发酵温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2页 |
3.3.2 摇床转速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3 起始pH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装液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4页 |
3.3.5 起始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6 接种量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7 起始糖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 | 第56页 |
3.3.8 醋酸发酵条件P-B实验设计 | 第56-58页 |
3.3.9 Box-Behnken实验优化醋酸发酵工艺 | 第58-62页 |
3.4 山楂醋澄清工艺优化 | 第62-70页 |
3.4.1 山楂醋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62-63页 |
3.4.2 不同澄清剂用量的确定 | 第63-65页 |
3.4.3 不同澄清剂处理对山楂果醋的影响 | 第65-67页 |
3.4.4 山楂果醋复合澄清实验 | 第67-68页 |
3.4.5 稳定性试验 | 第68-70页 |
4 讨论 | 第70-73页 |
4.1 醋酸菌种的筛选 | 第70页 |
4.2 山楂醋酿造工艺探讨 | 第70-71页 |
4.3 果醋的澄清 | 第71-73页 |
5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