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认知风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认知风格研究的回顾 | 第8-9页 |
二、认知风格研究的发展前景 | 第9-10页 |
三、语言理论研究与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有机结合 | 第10-11页 |
第一章 了解认知风格 | 第11-20页 |
第一节 认知风格 | 第11-16页 |
一、认知风格的定义 | 第11-13页 |
二、认知风格的心理学维度 | 第13-14页 |
三、认知风格的二语习得维度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认知风格与其它个性差异的区别 | 第16-18页 |
一、认知风格与智力因素差异 | 第16-17页 |
二、认知风格与个性特征差异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认知风格的研究 | 第20-28页 |
第一节 认知风格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 第20-21页 |
一、雏形阶段 | 第20页 |
二、早期理论阶段 | 第20-21页 |
三、综合理论阶段 | 第21页 |
第二节 认知风格的主流理论 | 第21-26页 |
一、“洋葱模型” | 第21-24页 |
三、心理自我控制理论(Sternberg) | 第24-25页 |
四、赖丁的认知风格分析测试(Riding)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 | 第28-36页 |
第一节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 第28-31页 |
一、场独立型学习者 | 第28-30页 |
二、场依存型学习者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冲动型—沉思型 | 第31-33页 |
一、冲动型 | 第31-32页 |
二、沉思型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容忍倾向—排他倾向 | 第33-34页 |
一、容忍倾向 | 第33页 |
二、排他倾向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整体型与细节型 | 第34-35页 |
一、整体型 | 第34-35页 |
二、细节型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认知风格研究对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启示 | 第36-47页 |
第一节 明确师生的认知风格差异 | 第36-40页 |
一、师生认知风格差异造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二、避免风格差异的负面影响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实施风格匹配的教学方法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帮助学生完成认知风格的优化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 | 第42-45页 |
一、何为元认知 | 第42页 |
二、元认知在学习中的作用 | 第42-44页 |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