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Summary | 第4-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我国牦牛资源概况 | 第11-12页 |
·肉的嫩度及其影响因素 | 第12-19页 |
·肉的嫩度 | 第12页 |
·影响嫩度的因素 | 第12-17页 |
·结缔组织对嫩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胶原蛋白含量对嫩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肌节长度对嫩度的影响 | 第15页 |
·蛋白降解对嫩度的影响 | 第15-17页 |
·骨架蛋白降解的原因 | 第17-19页 |
·钙激活酶 (Calpains) | 第17页 |
·蛋白酶体 (Proteasome) | 第17-18页 |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 (Cathepsins) | 第18-19页 |
·组织蛋白酶的研究 | 第19-23页 |
·组织蛋白酶 A (Cathepsin A) | 第19页 |
·组织蛋白酶 B (Cathepsin B) | 第19-20页 |
·组织蛋白酶 D (Cathepsin D) | 第20-21页 |
·组织蛋白酶 L (Cathepsin L) | 第21-22页 |
·组织蛋白酶 H (Cathepsin H)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牦牛肉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制备 | 第25-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9页 |
·组织蛋白酶的粗分离 | 第30-34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纯化 | 第34-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粗分离 | 第39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纯化 | 第39-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性质的研究 | 第42-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1页 |
·温度对组织蛋白酶 L、B、H 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pH 对组织蛋白酶 L、B、H 酶活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蛋白酶抑制剂和巯基保护剂对组织蛋白酶 L、B、H 酶活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金属离子对组织蛋白酶 L、B、H 酶活力的影响 | 第48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底物特异性 | 第48-49页 |
·组织蛋白酶 L、B、H 对肌原纤维的降解情况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温度及 pH 对组织蛋白酶 L、B、H 的影响 | 第51页 |
·蛋白酶抑制剂和巯基激活剂对组织蛋白酶 L、B、H 的影响 | 第51-52页 |
·金属离子对组织蛋白酶 L、B、H 的影响 | 第52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的底物特异性 | 第52页 |
·组织蛋白酶 L、B 及 H 对肌原纤维的降解情况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 L、B、H 对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 第54-7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试验设计 | 第55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5-57页 |
·统计分析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 L、B、H 酶活力的变化 | 第57-58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 | 第58-59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糖原含量的变化 | 第59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持水力的变化 | 第59-60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剪切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色度的变化 | 第61-62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质构参数的变化 | 第62-64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与肉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66页 |
·讨论 | 第66-69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 pH 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6-67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糖原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7-68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持水力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8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剪切力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8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色度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8-69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质构参数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 L、B、H 对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60 | 第70-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0-72页 |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70-71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71-72页 |
·统计分析 | 第7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2-75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MFI) 的变化 | 第72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 第72-74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全肌肉蛋白的变化 | 第74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纤维直径的变化 | 第74-75页 |
·组织蛋白酶 L、B、H 与 MFI、肌纤维直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5页 |
·讨论 | 第75-77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 MFI 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75-76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76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全肌肉蛋白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76-77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肌纤维直径的变化与组织蛋白酶的相互关系 | 第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牦牛肉组织蛋白酶 L、B、H 的制备 | 第78页 |
·牦牛肉组织蛋白酶 L、B、H 性质的研究 | 第78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 L、B、H 对肉品质变化的影响 | 第78-79页 |
·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组织蛋白酶 L、B、H 对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 | 第79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个人简历 | 第92-93页 |
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