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研究现状 | 第14-25页 |
·PGPR 的概念及种类 | 第14-15页 |
·PGPR 的促生特性 | 第15-16页 |
·植物根际固氮菌的研究 | 第16-19页 |
·植物根际溶磷菌的研究 | 第19-21页 |
·PGPR 菌株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 第21-23页 |
·溶磷微生物溶磷机理研究 | 第23-25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5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第二章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数量及分布特征的研究 | 第29-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样地概述 | 第29-30页 |
·样品采集 | 第30页 |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 第30页 |
·不同植物根际细菌数量测定 | 第30-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不同植物根际土壤理化特征 | 第32-33页 |
·不同植物根际细菌的数量与分布 | 第33-34页 |
·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对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 讨论 | 第35-36页 |
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不同植物根际 PGPR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第37-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材料 | 第37页 |
·培养基 | 第37-39页 |
·固氮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39页 |
·溶磷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不同植物根际固氮菌的数量及分布 | 第40页 |
·不同植物根际溶解无机磷菌株的数量及分布 | 第40页 |
·植物根际溶解有机磷菌株的数量及分布 | 第40-41页 |
·不同植物根际PGPR菌株的分布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优良 PGPR 菌株的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 | 第44-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9页 |
·供试菌株 | 第44-46页 |
·PGPR 菌株的促生特性研究 | 第46-49页 |
·固氮菌固氮特性测定 | 第46-47页 |
·溶磷菌溶磷特性测定 | 第47-48页 |
·菌株分泌 IAA 特性测定 | 第48-49页 |
·优良 PGPR 菌株的保藏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PGPR 菌株的固氮酶活性 | 第49-51页 |
·PGPR 菌株的溶磷能力 | 第51-55页 |
·PGPR 菌株分泌 IAA 的特性 | 第55-57页 |
·优良 PGPR 菌株的特点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优良 PGPR 菌株的鉴定 | 第61-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4页 |
·供试菌株 | 第61-62页 |
·菌株菌落特征的观察 | 第62页 |
·菌株的革兰氏染色 | 第62页 |
·菌株的 16S rDNA 鉴定 | 第62-64页 |
·数据处理 | 第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优良 PGPR 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 | 第64页 |
·优良 PGPR 菌株的革兰氏染色 | 第64-65页 |
·优良 PGPR 菌株 16S rDNA 的 PCR 扩增 | 第65-66页 |
·优良 PGPR 菌株 16S rDNA 序列测定 | 第66页 |
·优良 PGPR 菌株 16S rDNA 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的绘制 | 第66-71页 |
3 讨论 | 第71-72页 |
4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优良 PGPR 菌株植物根际定殖能力及接种效应研究 | 第73-9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4-77页 |
·供试菌株 | 第74页 |
·供试植物 | 第74页 |
·接菌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 | 第74页 |
·优良 PGPR 菌株接种效应研究 | 第74-76页 |
·优良 PGPR 菌株试管接种效应研究 | 第74-76页 |
·优良 PGPR 菌株盆栽接种效应研究 | 第76页 |
·优良 PGPR 菌株植物根际定殖能力研究 | 第76-77页 |
·数据处理 | 第7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7-92页 |
·PGPR 接菌剂质量检测 | 第77-78页 |
·PGPR 接菌剂试管接种效应 | 第78-88页 |
·溶磷菌对披碱草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78-79页 |
·溶磷菌对披碱草根系性状的影响 | 第79-84页 |
·固氮菌对披碱草株高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84页 |
·固氮菌对披碱草根系性状的影响 | 第84-88页 |
·PGPR 接菌剂盆栽接种效应 | 第88-91页 |
·对披碱草株高和根长的影响 | 第88-89页 |
·对披碱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 第89-90页 |
·对披碱草氮、磷含量的影响 | 第90-91页 |
·PGPR 菌株在披碱草根际的定殖能力 | 第91-92页 |
3 讨论 | 第92-93页 |
4 小结 | 第93-95页 |
第七章 溶磷菌溶磷机理研究 | 第95-11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5-99页 |
·供试菌株 | 第95-96页 |
·培养基 | 第96页 |
·实验设计 | 第96页 |
·菌株溶磷动态测定 | 第96-97页 |
·菌株培养液 pH 值的测定 | 第97页 |
·菌株培养液蔗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97页 |
·菌株培养液磷酸酶活性的测定 | 第97-98页 |
·菌株培养液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测定 | 第98-99页 |
·数据处理 | 第9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09页 |
·菌株溶磷动态变化 | 第99-100页 |
·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 pH 值的相关性 | 第100-101页 |
·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蔗糖酶活性的相关性 | 第101-103页 |
·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 | 第103-104页 |
·菌株培养液有机酸种类及含量 | 第104-109页 |
·有机酸标样色谱图 | 第104-105页 |
·菌株培养液有机酸种类及含量的变化 | 第105-107页 |
·菌株培养液有机酸总量的变化 | 第107-108页 |
·溶磷量与菌株培养液有机酸含量的相关性 | 第108-109页 |
·菌株溶磷途径的综合分析 | 第109页 |
3 讨论 | 第109-111页 |
4 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1 主要结论 | 第113-115页 |
2 创新点 | 第115页 |
3 存在问题 | 第115-116页 |
4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附录 | 第129-138页 |
个人简介 | 第138-139页 |
导师简介 | 第13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