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第三节 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二、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第五节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话语标记语研究概况与分析考察 | 第19-38页 |
第一节 话语标记语的界定 | 第19-21页 |
第二节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 第21-23页 |
一、 位置上的特征 | 第21页 |
二、 结构上的特征 | 第21-22页 |
三、 语义上的特征 | 第22页 |
四、 语用方面的特征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 第23-25页 |
一、 语篇组织功能 | 第23-24页 |
二、 人际互动功能 | 第24页 |
三、 语境顺应功能 | 第24-25页 |
第四节 话语标记语的分类 | 第25-32页 |
一、 话题类话语标记语 | 第28-30页 |
二、 信息组织类话语标记语 | 第30-31页 |
三、 情感态度类话语标记语 | 第31-32页 |
第五节 话语标记语与其他词类和小句的区别 | 第32-35页 |
一、 话语标记语与插入语 | 第32-34页 |
二、 话语标记语与副词 | 第34-35页 |
三、 话语标记语与连词 | 第35页 |
第六节 话语标记语与其它语用学理论的相关性 | 第35-38页 |
一、 关联理论 | 第35页 |
二、 连贯理论 | 第35-36页 |
三、 合作原则 | 第36-37页 |
四、 顺应理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对高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话语标记语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第38-48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38页 |
二、 调查内容 | 第38-39页 |
三、 调查过程 | 第39页 |
四、 调查目的 | 第39页 |
五、 调查统计 | 第39-48页 |
第四章 留学生话语标记语使用特点及偏误分析 | 第48-55页 |
第一节 留学生话语标记语使用特点 | 第48-51页 |
一、 总体使用量少,种类单一,使用频率偏低 | 第48-49页 |
二、 大多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本义,对语用意义关注度低 | 第49-50页 |
三、 部分话语标记语使用集中化 | 第50-51页 |
第二节 留学生话语标记语习得偏误分析 | 第51-54页 |
一、 偏误类型 | 第51-53页 |
二、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关于对外汉语话语标记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 第55-61页 |
第一节 针对教材编排的建议和思考 | 第55-57页 |
一、 提高教材在内容编排上的科学性 | 第55页 |
二、 开辟专门的“口语知识”模块,吸收相关知识 | 第55-56页 |
三、 丰富练习的形式,强化话语标记语的练习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关于话语标记语教学的建议和思考 | 第57-61页 |
一、 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有序教学 | 第57-58页 |
二、 设定恰当的语境,引入任务型教学法 | 第58页 |
三、 整体输入与适当拆分相结合的方法 | 第58-59页 |
四、 重视对比辨析,突显不同话语标记语的共性和个性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1-63页 |
注释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