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音乐技术理论与方法论文--戏剧音乐理论论文--歌剧、歌舞剧音乐论文

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绪论第7-9页
第一章 歌剧《伤逝》创作的整体结构第9-20页
 第一节 小说《伤逝》与歌剧《伤逝》的创作第9-10页
  一、鲁迅与小说《伤逝》的创作第9页
  二、施光南与歌剧《伤逝》的创作第9-10页
 第二节 歌剧《伤逝》与小说《伤逝》结构的共性第10-15页
  一、歌剧与小说结构的一致性第10-11页
  二、歌剧与小说叙述的一致性第11-15页
 第三节 歌剧《伤逝》“四季”的布局第15-20页
  一、春的序曲第15页
  二、夏秋冬的“前奏”——三首幕前曲第15-16页
  三、夏秋冬的“间奏”——三首“紫藤花”第16-18页
  四、夏秋冬的“主体”——三首咏叹调第18-20页
第二章 关于歌剧中三首咏叹调的分析第20-35页
 第一节 夏的咏叹——《一抹夕阳》第20-23页
  一、《一抹夕阳》的曲式结构第20页
  二、《一抹夕阳》的音乐分析第20-23页
 第二节 秋的咏叹—《风萧瑟》第23-29页
  一、《风萧瑟》的曲式结构第23页
  二、《风萧瑟》的音乐分析第23-29页
 第三节 冬的咏叹—《不幸的人生》第29-35页
  一、《不幸的人生》的曲式结构第29-30页
  二、《不幸的人生》的音乐分析第30-35页
第三章 三首咏叹调的演绎第35-39页
 第一节 “夏的咏叹”人物分析及其演唱第35-36页
  一、《一抹夕阳》的人物分析第35页
  二、《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第35-36页
 第二节 “秋的咏叹”人物分析及其演唱第36-37页
  一、《风萧瑟》的人物分析第36页
  二、《风萧瑟》的演唱分析第36-37页
 第三节 “冬的咏叹”人物分析及演唱第37-39页
  一、《不幸的人生》的人物分析第37页
  二、《不幸的人生》的演唱第37-39页
结语第39-42页
 一、演唱技巧体现的抒情性第39-40页
 二、歌剧《伤逝》是小说《伤逝》的升华第40-42页
 三、歌剧《伤逝》的研究意义第42页
注释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后记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希纳斯特拉《钢琴奏鸣曲》研究
下一篇:布里顿《第三大提琴组曲》(Op.87)演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