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成 | 第10页 |
1.2 麦谷蛋白 | 第10-11页 |
1.3 麦醇溶蛋白 | 第11-13页 |
1.4 食物过敏 | 第13-14页 |
1.4.1 食物过敏体征和症状 | 第13页 |
1.4.2 食物过敏症状的机制 | 第13-14页 |
1.4.3 食物过敏原 | 第14页 |
1.5 麦醇溶蛋白和乳糜泻 | 第14-15页 |
1.5.1 致乳糜泻免疫肽 | 第15页 |
1.5.2 致乳糜泻毒性肽 | 第15页 |
1.6 乳糜泻诊断 | 第15-16页 |
1.7 乳糜泻的预防和治疗 | 第16-17页 |
1.7.1 无小麦面筋蛋白膳食 | 第16页 |
1.7.2 小麦面筋蛋白改性 | 第16页 |
1.7.3 预防吸收有毒麦醇溶蛋白肽 | 第16-17页 |
1.7.4 食物过敏原表位定位 | 第17页 |
1.8 小麦面筋蛋白脱酰胺改性 | 第17-18页 |
1.9 小麦α-醇溶蛋白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10 本课题研究的立论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10.1 立论依据 | 第19页 |
1.10.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小麦α-醇溶蛋白体外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0-23页 |
2.2.1 材料 | 第20页 |
2.2.2 菌株、质粒和PCR引物 | 第20-21页 |
2.2.3 主要生化试剂以及工具酶 | 第21-22页 |
2.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2.2.5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3.1 制备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3页 |
2.3.2 pUC57-α-gliadin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23-24页 |
2.3.3 菌液PCR鉴定 | 第24页 |
2.3.4 琼脂糖电泳鉴定 | 第24页 |
2.3.5 质粒提取 | 第24-25页 |
2.3.6 质粒D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 第25页 |
2.3.7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第25-26页 |
2.3.7.1 PCR切除信号肽编码序列 | 第25页 |
2.3.7.2 PCR产物割胶纯化 | 第25页 |
2.3.7.3 质粒和纯化PCR产物双酶切 | 第25-26页 |
2.3.7.4 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连接 | 第26页 |
2.3.8 连接产物pET-22b-α-gliadin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 | 第26页 |
2.3.9 菌液PCR鉴定 | 第26-27页 |
2.3.10 pET-22b-α-gliadin质粒限制性双酶切鉴定 | 第27页 |
2.3.11 重组质粒pET-22b-α-gliadin测序 | 第27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7-33页 |
2.4.1 pUC57-α-gliadin转化鉴定 | 第27-30页 |
2.4.1.1 蓝白斑筛选 | 第27-28页 |
2.4.1.2 菌液PCR鉴定 | 第28-29页 |
2.4.1.3 pUC57-α-gliadin测序及同源性分析 | 第29-30页 |
2.4.2 表达载体pET-22b-α-gliadin构建 | 第30-33页 |
2.4.2.1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0-31页 |
2.4.2.2 菌液PCR鉴定 | 第31-32页 |
2.4.2.3 pET-22b-α-gliadin质粒提取和双酶切鉴定 | 第32页 |
2.4.2.4 pET-22b-α-gliadin测序结果 | 第32-33页 |
2.4.3 讨论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小麦α-醇溶蛋白表达、纯化及改性研究 | 第34-47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4-35页 |
3.2.1 菌株、质粒 | 第3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5页 |
3.2.4 培养基和相关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3.3.1 大肠杆菌 E.coli BL21 (DE3)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5页 |
3.3.2 pET-22b-α-gliadin提取 | 第35-36页 |
3.3.3 pET-22b-α-gliadin转化感受态细胞 | 第36页 |
3.3.4 α-醇溶蛋白诱导表达及其分离纯化 | 第36页 |
3.3.5 诱导菌液超声破碎 | 第36-37页 |
3.3.6 诱导表达蛋白SDS-PAGE分析 | 第37页 |
3.3.7 α-醇溶蛋白脱酰胺改性 | 第37页 |
3.3.8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 | 第37-38页 |
3.3.9 内源性荧光扫描 | 第38页 |
3.3.10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38页 |
3.3.11 脱酰胺改性α-醇溶蛋白对面条质地的影响 | 第38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6页 |
3.4.1 SDS-PAGE分析 | 第38-40页 |
3.4.2 α-醇溶蛋白及其改性后二级结构变化 | 第40-41页 |
3.4.3 α-醇溶蛋白及其改性后内源性荧光扫描 | 第41-42页 |
3.4.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 | 第42-44页 |
3.4.5 α-醇溶蛋白及其改性后对面团特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6 讨论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α-醇溶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其序列分析 | 第47-55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4.2.1 α-gliadin基因序列 | 第47页 |
4.2.2 α-gliadin二级结构预测 | 第47页 |
4.2.3 α-gliadin抗原指数、亲水性、表面可及行和柔韧性预测 | 第47页 |
4.2.4 α-gliadin 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 第47-48页 |
4.2.5 系统演化树构建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4.3.1 α-gliadin二级结构预测 | 第48-50页 |
4.3.2 α-gliadin抗原指数分析 | 第50-51页 |
4.3.3 α-gliadin亲水性分析 | 第51页 |
4.3.4 α-gliadin表面可及性分析 | 第51-52页 |
4.3.5 α-gliadin柔韧性分析 | 第52页 |
4.3.6 α-gliadin B细胞线性表位的初步预测 | 第52-53页 |
4.3.7 α-gliadin系统进化分析 | 第53-54页 |
4.3.8 讨论 | 第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