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1.3.1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困难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2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 第17-19页 |
1.3.3 非目的语环境下蒙古人汉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研究路径与研究重点 | 第20-21页 |
1.4.1 研究路径 | 第20页 |
1.4.2 研究重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困难的框架分析 | 第21-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2.1.1 环境的界定 | 第21页 |
2.1.2 目的语的界定 | 第21-22页 |
2.1.3 非目的语环境的界定 | 第22页 |
2.2 影响学习汉语的非目的语环境分类 | 第22-23页 |
2.2.1 社会环境 | 第22页 |
2.2.2 家庭环境 | 第22页 |
2.2.3 学校环境 | 第22页 |
2.2.4 课堂环境 | 第22-23页 |
2.2.5 教学环境 | 第23页 |
2.3 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的困难分析 | 第23-26页 |
2.3.1 社会环境困难分析 | 第23页 |
2.3.2 家庭环境困难分析 | 第23-24页 |
2.3.3 学校环境困难分析 | 第24-25页 |
2.3.4 课堂环境困难分析 | 第25页 |
2.3.5 教学环境困难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非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困难的调查研究 | 第26-52页 |
3.1 调查设计 | 第26-27页 |
3.1.1 调查方法 | 第26页 |
3.1.2 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3.1.3 调查过程 | 第27页 |
3.2 访谈调查 | 第27-32页 |
3.2.1 访谈提纲设计 | 第28页 |
3.2.2 访谈对象选择 | 第28-29页 |
3.2.3 访谈的结果 | 第29-31页 |
3.2.4 访谈的结论 | 第31-32页 |
3.3 问卷调查 | 第32-34页 |
3.3.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32页 |
3.3.2 问卷调查对象 | 第32-33页 |
3.3.3 问卷调查工具 | 第33页 |
3.3.4 问卷调查过程 | 第33-34页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4-52页 |
3.4.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34-41页 |
3.4.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1-52页 |
第四章 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蒙古大学生克服汉语学习困难的对策建议 | 第52-55页 |
4.1 给学生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52-53页 |
4.2 给学校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53页 |
4.3 给教师提出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8页 |
5.1 总结 | 第55-57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附录1 访谈调查提纲1 | 第58-59页 |
附录2 访谈调查提纲2 | 第59-61页 |
附录3 访谈调查记录 | 第61-79页 |
附录4 汉语学习困难调查问卷(中文版) | 第79-85页 |
附录5 汉语学习困难调查问卷(蒙古语版) | 第85-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