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前言 | 第12-14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职业倦怠 | 第14-17页 |
2.1.1 职业倦怠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1.2 职业倦怠维度 | 第15页 |
2.1.3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2.1.4 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职业压力 | 第17-20页 |
2.2.1 职业压力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2.2 职业压力源 | 第18页 |
2.2.3 消极影响 | 第18-19页 |
2.2.4 职业压力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3 社会支持 | 第20-21页 |
2.3.1 社会支持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2.3.2 社会支持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3 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 第21页 |
2.4 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 第21-22页 |
2.5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5.1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相关研究 | 第22页 |
2.5.2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2.5.3 城乡小学教师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 第23页 |
2.5.4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 第23页 |
2.6 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29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3.5.1 主要方法 | 第25页 |
3.5.2 研究对象 | 第25-27页 |
3.5.3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6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9-41页 |
4.1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4.1.1 城乡小学教师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上的方差分析 | 第29-30页 |
4.1.2 城乡小学教师在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和职业倦怠上的多重比较分系析 | 第30页 |
4.2 职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0-34页 |
4.2.1 职业压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4.2.2 社会支持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1-32页 |
4.2.3 职业倦怠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第32-34页 |
4.3 城乡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4.3.1 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34-35页 |
4.3.2 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 | 第35页 |
4.4 城乡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 第35-38页 |
4.4.1 城乡、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总分的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4.4.2 城乡、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4.4.3 城乡、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低个人成就的回归分析 | 第37页 |
4.4.4 城乡、职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的去个性化的回归分析 | 第37-38页 |
4.5 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 第38页 |
4.6 城乡、社会支持、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38-41页 |
4.6.1 城乡、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38-39页 |
4.6.2 社会支持、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39-40页 |
4.6.3 城乡、社会支持、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 第40-41页 |
5 讨论、创新与不足 | 第41-49页 |
5.1 结果讨论 | 第41-47页 |
5.1.1 城乡小学教师群体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5.1.2 职业压力、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特点 | 第43-44页 |
5.1.3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相关分析讨论 | 第44-45页 |
5.1.4 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及各纬度的回归分析讨论 | 第45-46页 |
5.1.5 社会支持在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分析讨论 | 第46-47页 |
5.1.6 城乡、社会支持、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讨论 | 第47页 |
5.2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47-48页 |
5.3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48-49页 |
6 研究结果及建议 | 第49-54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49页 |
6.2 减缓城乡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差距及其症状的建议 | 第49-54页 |
6.2.1 建立合理的社会期望 | 第50页 |
6.2.2 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减城乡差距 | 第50-51页 |
6.2.3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 第51页 |
6.2.4 拓展人际交往网络,提高社会支持,减缓职业倦怠 | 第51-52页 |
6.2.5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缓解压力、倦怠感 | 第52页 |
6.2.6 提升教师自我综合素质 | 第52页 |
6.2.7 建立和谐氛围,搭建教师职业发展平台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