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49页 |
1.1 现状及主要质量问题 | 第13-15页 |
1.1.1 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页 |
1.1.2 中国苹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1.3 中国浓缩苹果汁产业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1.4 中国浓缩苹果汁主要质量问题 | 第14-15页 |
1.2 高渗酵母概述 | 第15-28页 |
1.2.1 高渗酵母简介 | 第15-17页 |
1.2.2 高渗酵母对果汁的危害 | 第17页 |
1.2.3 酵母菌鉴定方法研究 | 第17-28页 |
1.3 环境因素对腐败酵母生长影响 | 第28-38页 |
1.3.1 高温 | 第28-29页 |
1.3.2 低温 | 第29-30页 |
1.3.3 pH | 第30-31页 |
1.3.4 糖含量 | 第31-33页 |
1.3.5 抑菌物质 | 第33-36页 |
1.3.6 环境因素的联合影响 | 第36-38页 |
1.4 高渗酵母检测方法研究 | 第38-40页 |
1.4.1 食品中高渗酵母常规检测 | 第38页 |
1.4.2 高渗酵母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 第38-40页 |
1.5 电子鼻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40-45页 |
1.5.1 奶类 | 第40-41页 |
1.5.2 果蔬类 | 第41-42页 |
1.5.3 水产类 | 第42-43页 |
1.5.4 烟、酒、茶和饮料类 | 第43页 |
1.5.5 植物油类 | 第43-44页 |
1.5.6 家禽肉类 | 第44-45页 |
1.5.7 谷物类 | 第45页 |
1.6 研究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45-49页 |
1.6.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45-47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47-49页 |
第二章 浓缩苹果汁全产业链高渗酵母的分离与鉴定 | 第49-62页 |
2.1 引言 | 第49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49-53页 |
2.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培养基试剂 | 第49-50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50-5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53-61页 |
2.3.1 高渗酵母在浓缩苹果汁产业链的分布情况 | 第53-55页 |
2.3.2 高渗酵母分离菌的鉴定 | 第55页 |
2.3.3 耐高渗与嗜高渗酵母的区分 | 第55-61页 |
2.4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高渗酵母分离菌株生物多样性及潜在污染能力分析 | 第62-77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62-66页 |
3.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培养基试剂 | 第62-63页 |
3.2.2 试验方法 | 第63-6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6-75页 |
3.3.1 生理试验结果 | 第66-69页 |
3.3.2 RAPD-PCR结果 | 第69页 |
3.3.3 高渗酵母潜在污染能力分析 | 第69-75页 |
3.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高渗酵母生长的影响 | 第77-106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78-83页 |
4.2.1 主要仪器设备与培养基试剂 | 第78页 |
4.2.2 试验方法 | 第78-83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3-104页 |
4.3.1 温度对测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83-88页 |
4.3.2 pH对测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88页 |
4.3.3 糖含量对测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88-89页 |
4.3.4 抑菌物质对测试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89-92页 |
4.3.5 糖含量及pH对筛选菌株 μmax及 λ 的影响 | 第92-98页 |
4.3.6 恒温及变温条件下糖含量及pH对筛选菌株TFS的影响 | 第98-104页 |
4.4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电子鼻对鲁氏接合酵母污染的识别模型构建 | 第106-161页 |
5.1 引言 | 第106-107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10页 |
5.2.1 主要仪器设备及培养基试剂 | 第107页 |
5.2.2 试验方法 | 第107-110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110-160页 |
5.3.1 测试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110-111页 |
5.3.2 电子鼻检测信号分析 | 第111-117页 |
5.3.3 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的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 | 第117-127页 |
5.3.4 电子鼻传感器载荷分析 | 第127页 |
5.3.5 电子鼻对测试菌株污染的定量检测分析 | 第127-141页 |
5.3.6 感官评定分析 | 第141-147页 |
5.3.7 气质分析 | 第147-160页 |
5.4 小结 | 第160-161页 |
第六章 结论、展望与创新点 | 第161-164页 |
6.1 结论 | 第161-162页 |
6.2 展望 | 第162-163页 |
6.3 创新点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80页 |
附录 | 第180-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
作者简介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