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其他机械元件论文

机械密封端面状态监测及寿命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4-18页
    1.2 密封工作状态监测技术第18-20页
        1.2.1 密封工作状态监测方法分类第18-20页
        1.2.2 密封工作状态监测系统组成第20页
    1.3 机械密封状态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密封状态监测国外研究成果第22-23页
        1.3.2 密封状态监测国内研究成果第23-25页
    1.4 现有监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趋势第25-27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7-29页
第2章 机械密封端面状态监测实验及结果分析第29-41页
    2.1 机械密封原理与优缺点第29-30页
    2.2 机械密封端面接触形式及摩擦机理第30-32页
    2.3 机械密封状态监测实验第32-35页
        2.3.1 监测实验选用传感器第33页
        2.3.2 监测实验装置及参数第33-35页
    2.4 密封工作状态监测方案第35-37页
        2.4.1 直接测量方案第35-36页
        2.4.2 间接测量方案第36-37页
    2.5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37-40页
        2.5.1 流体动压密封开启转速检测第37-38页
        2.5.2 流体静压密封膜厚测量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基于声发射密封端面开启转速检测第41-61页
    3.1 基于声发射的密封摩擦状态监测技术第41-45页
        3.1.1 声发射信号第41-42页
        3.1.2 机械密封端面摩擦形式及声发射信号第42-45页
    3.2 机械密封声发射监测技术第45-46页
    3.3 经验模态分解技术及应用第46-49页
        3.3.1 固有模态函数第47页
        3.3.2 声发射信号经验模态分解过程第47-49页
    3.4 Laplace小波相关滤波第49-53页
        3.4.1 Laplace小波第49-51页
        3.4.2 Laplace小波相关系数滤波第51-52页
        3.4.3 双边非对称Laplace小波第52-53页
    3.5 密封端面开启转速检测第53-60页
        3.5.1 应用工况一第54-55页
        3.5.2 应用工况二第55-57页
        3.5.3 应用工况三第57-60页
    3.6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识别第61-77页
    4.1 支持向量机第62-65页
        4.1.1 超平面支持向量机第62-63页
        4.1.2 VC维理论第63页
        4.1.3 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第63-65页
    4.2 超球面支持向量机第65-66页
    4.3 超平面SVM与超球面SVM的区别第66-69页
    4.4 模型参数的选择第69-70页
    4.5 超球面支持向量机在密封端面摩擦状态识别中的应用第70-76页
        4.5.1 机械密封声发射信号波形参数第70-71页
        4.5.2 小波包能量特征第71-74页
        4.5.3 密封端面接触状态识别第74-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机械密封端面磨损状态评估第77-96页
    5.1 隐马尔可夫模型第78-81页
        5.1.1 马尔可夫链第78页
        5.1.2 隐马尔可夫链第78-80页
        5.1.3 隐马尔可夫模型定义第80-81页
    5.2 隐马尔可夫模型分类第81-82页
        5.2.1 按观测变量分类第81页
        5.2.2 按马尔可夫链分类第81-82页
    5.3 隐马尔可夫模型基本算法第82-83页
    5.4 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第83-87页
        5.4.1 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结构第84-85页
        5.4.2 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基本算法第85-87页
    5.5 机械密封端面磨损状态评估第87-92页
        5.5.1 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评估算法流程第88-89页
        5.5.2 密封端面磨损状态评估第89-92页
    5.6 偏置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第92-94页
    5.7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6章 机械密封摩擦副剩余寿命预测第96-109页
    6.1 灰色理论第97-102页
        6.1.1 灰色模型第98页
        6.1.2 灰色模型的建模原理、方法与步骤第98-101页
        6.1.3 基于灰色理论寿命预测第101-102页
    6.2 粒子滤波技术第102-104页
        6.2.1 重要性采样第102-103页
        6.2.2 权值更新第103页
        6.2.3 信号重采样技术第103-104页
    6.3 灰色粒子滤波预测法第104-105页
        6.3.1 灰色模型的使用范围和检验标准第104-105页
        6.3.2 粒子滤波使用范围与介入条件第105页
    6.4 机械密封摩擦副剩余寿命预测第105-107页
    6.5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结论与展望第109-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第120-121页
主研和参硏的科研项目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并购浪潮动因与时间性特征实证研究
下一篇:浓缩苹果汁全产业链高渗酵母分离鉴定及电子鼻快速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