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缩写词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立题依据 | 第16-28页 |
1 龙眼果实采后生理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1 龙眼概述 | 第17页 |
1.2 龙眼果实采后生理 | 第17-19页 |
1.2.1 呼吸作用 | 第17页 |
1.2.2 果肉自溶 | 第17-18页 |
1.2.3 营养成分 | 第18页 |
1.2.4 果皮褐变 | 第18页 |
1.2.5 细胞膜透性变化 | 第18-19页 |
2 果蔬采后褐变机理的研究 | 第19-21页 |
2.1 细胞区室化功能和膜系统功能改变与果蔬酶促褐变的关系 | 第19-20页 |
2.2 活性氧在果蔬褐变发生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 能量亏缺与采后果蔬褐变 | 第21页 |
3 果蔬采后贮藏期间褐变的控制 | 第21-26页 |
3.1 物理控制方法 | 第21-23页 |
3.1.1 低温贮藏 | 第21-22页 |
3.1.2 热处理 | 第22页 |
3.1.3 可食性涂膜保鲜 | 第22页 |
3.1.4 气调贮藏 | 第22-23页 |
3.1.5 气调包装 | 第23页 |
3.2 化学控制方法 | 第23-25页 |
3.2.1 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处理 | 第23页 |
3.2.2 有机酸处理 | 第23-24页 |
3.2.3 抗氧化剂谷胱甘肽与没食子酸丙酯处理 | 第24页 |
3.2.4 钙处理 | 第24页 |
3.2.5 新型保鲜剂处理 | 第24-25页 |
3.3 生物控制方法 | 第25-26页 |
3.3.1 微生物拮抗作用 | 第25页 |
3.3.2 基因工程 | 第25-26页 |
4 本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4.2 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4.3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外源AsA对龙眼果实采后生理和品质的影响 | 第2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28-29页 |
1.2 测定方法 | 第29-31页 |
1.2.1 果实呼吸强度的测定 | 第29页 |
1.2.2 果皮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29页 |
1.2.3 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1.2.4 果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1.2.5 果肉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1.2.6 果实表面颜色测定 | 第30页 |
1.2.7 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1.2.8 果皮花色素苷、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30页 |
1.2.9 果皮褐变指数和褐变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1.2.10 果肉自溶评价 | 第31页 |
1.2.11 果实好果率和失重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2.1 AsA对龙眼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2.2 AsA对龙眼果实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 AsA对龙眼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2.4 AsA对龙眼果肉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 AsA对龙眼果肉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2.6 AsA对龙眼果皮色泽的影响 | 第35-36页 |
2.7 AsA对龙眼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素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2.8 AsA对龙眼果皮花色素苷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2.9 AsA对龙眼果皮褐变指数和褐变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2.10 AsA对龙眼果肉自溶指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2.11 AsA对龙眼果实好果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外源AsA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影响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 第44-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45页 |
1.2 方法 | 第45-47页 |
1.2.1 果皮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45页 |
1.2.2 果皮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产生速率的测定 | 第45页 |
1.2.3 果皮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45-46页 |
1.2.4 果皮活性氧清除酶的测定 | 第46页 |
1.2.5 果皮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的测定 | 第46-47页 |
1.2.6 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2.1 AsA对龙眼果皮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2.2 AsA对龙眼果皮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2.3 AsA对龙眼果皮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2.4 AsA对龙眼果皮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2.4.1 AsA对龙眼果皮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2.4.2 AsA对龙眼果皮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2.4.3 AsA对龙眼果皮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51页 |
2.5 AsA对龙眼果皮内源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2.5.1 AsA对龙眼果皮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2.5.2 AsA对龙眼果皮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2.5.3 AsA对龙眼果皮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外源AsA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56-7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9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57页 |
1.2 方法 | 第57-59页 |
1.2.1 果皮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57页 |
1.2.2 果皮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 第57页 |
1.2.3 果皮细胞膜膜脂相关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57-58页 |
1.2.4 果皮膜脂肪酸组分的测定 | 第58页 |
1.2.5 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58-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2.1 AsA对龙眼果皮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59页 |
2.2 AsA对龙眼果皮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2.3 AsA对龙眼果皮细胞膜膜脂相关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62页 |
2.4 AsA对龙眼果皮膜脂脂肪酸组分及其比例的影响 | 第62-65页 |
2.5 AsA对龙眼果皮膜脂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不饱和度的影响 | 第65-67页 |
3 讨论 | 第67-69页 |
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外源AsA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影响及其与能量代谢的关系 | 第70-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3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70页 |
1.2 方法 | 第70-73页 |
1.2.1 果皮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70页 |
1.2.2 果皮ATP、ADP、AMP含量的测定 | 第70-71页 |
1.2.3 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活性的测定 | 第71页 |
1.2.4 果皮H~+-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测定 | 第71-72页 |
1.2.5 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72-7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3-80页 |
2.1 AsA对龙眼果皮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73页 |
2.2 AsA对龙眼果皮ATP、ADP和AMP含量和能荷的影响 | 第73-75页 |
2.3 AsA处理对龙眼果皮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75页 |
2.4 AsA对龙眼果皮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75-80页 |
2.4.1 AsA对龙眼果皮H~+-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75-77页 |
2.4.2 AsA对龙眼果皮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77-78页 |
2.4.3 AsA对龙眼果皮Mg~(2+)-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78-80页 |
3 讨论 | 第80-81页 |
4 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外源AsA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影响及其与酚类物质代谢的关系 | 第82-9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4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82页 |
1.2 方法 | 第82-84页 |
1.2.1 果皮褐变指数的测定 | 第82页 |
1.2.2 果皮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82-83页 |
1.2.3 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 第83页 |
1.2.4 果皮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83-84页 |
1.2.5 果皮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8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4-89页 |
2.1 AsA对龙眼果皮褐变指数的影响 | 第84-85页 |
2.2 AsA对龙眼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85-86页 |
2.3 AsA对龙眼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第86页 |
2.4 AsA对龙眼果皮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86-88页 |
2.5 AsA对龙眼果皮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3 讨论 | 第89-91页 |
4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总论 | 第9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7页 |
附图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