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花生壳多酚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1 花生概况 | 第11页 |
1.1.2 花生壳的化学成分 | 第11页 |
1.1.3 花生壳多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植物多酚概述 | 第12页 |
1.2.2 植物多酚的结构 | 第12-14页 |
1.2.3 植物多酚的化学性质 | 第14页 |
1.2.4 植物多酚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1.2.4.1 抗氧化作用 | 第14页 |
1.2.4.2 抗菌消炎、抗病毒 | 第14-15页 |
1.2.4.3 抑制心血管疾病 | 第15页 |
1.2.4.4 抗癌作用 | 第15-16页 |
1.2.4.5 抗骨质疏松 | 第16页 |
1.2.4.6 抗辐射活性 | 第16页 |
1.3 植物多酚的提取方法 | 第16-18页 |
1.3.1 溶剂提取法 | 第16-17页 |
1.3.2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7页 |
1.3.3 微波提取法 | 第17页 |
1.3.4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 第17-18页 |
1.3.5 生物酶解法 | 第18页 |
1.4 植物多酚的分离纯化技术 | 第18-19页 |
1.4.1 柱层析分离法 | 第18-19页 |
1.4.2 离子沉淀法 | 第19页 |
1.4.3 色谱分离法 | 第19页 |
1.5 植物多酚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1.5.1 分光光度法 | 第19-20页 |
1.5.1.1 福林酚法 | 第19页 |
1.5.1.2 酒石酸亚铁法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花生壳多酚微波提取条件优化 | 第21-33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1页 |
2.1.1 材料 | 第21页 |
2.1.2 试剂 | 第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2.2.1 花生壳多酚提取方法 | 第21-22页 |
2.2.2 没食子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2页 |
2.2.3 样品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2.4 花生壳多酚微波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 第22-23页 |
2.2.4.1 乙醇浓度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2页 |
2.2.4.2 液料比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4.3 微波时间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3页 |
2.2.4.4 提取次数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3页 |
2.2.5 花生壳多酚微波提取的响应面试验 | 第2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2页 |
2.3.1 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多酚的单因素试验 | 第23-26页 |
2.3.1.1 乙醇浓度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2.3.1.2 液料比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1.3 微波时间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3.1.4 提取次数对花生壳多酚提取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2.3.2 微波辅助提取花生壳多酚的响应面分析及提取工艺优化 | 第26-32页 |
2.3.2.1 响应面试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26-29页 |
2.3.2.2 花生壳多酚提取工艺的响应曲面分析 | 第29-31页 |
2.3.2.3 花生壳多酚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与验证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花生壳多酚纯化工艺研究 | 第33-4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3页 |
3.1.1 材料 | 第33页 |
3.1.2 试剂 | 第33页 |
3.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3-36页 |
3.2.1 花生壳多酚提取液的制备 | 第33-34页 |
3.2.2 花生壳多酚含量测定 | 第34页 |
3.2.3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及再生 | 第34页 |
3.2.4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4-35页 |
3.2.5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附动力学曲线的绘制 | 第35页 |
3.2.6 大孔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条件优化 | 第35-36页 |
3.2.6.1 总多酚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35页 |
3.2.6.2 溶液p H对大孔树脂吸附的影响 | 第35页 |
3.2.6.3 乙醇体积分数对树脂解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7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解析条件优化 | 第36页 |
3.2.7.1 上样流速对树脂吸附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2.7.2 洗脱流速对树脂解析率的影响 | 第3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3页 |
3.3.1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6-37页 |
3.3.2 HPD-826树脂静态吸附及解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37-38页 |
3.3.3 HPD-826树脂静态吸附与解析条件优化 | 第38-41页 |
3.3.3.1 总多酚浓度对大孔树脂吸附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3.2 溶液p H对HPD-826树脂吸附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3.3 乙醇浓度对HPD-826树脂解析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HPD-826大孔树脂动态吸附与解析条件优化 | 第41-42页 |
3.3.4.1 上样流速对树脂吸附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4.2 洗脱流速对树脂解析率的影响 | 第42页 |
3.3.5 验证试验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花生壳多酚的抑菌活性研究 | 第44-49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44页 |
4.1.1.1 材料 | 第44页 |
4.1.1.2 试剂 | 第44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5-46页 |
4.2.1 花生壳多酚样品液制备 | 第45页 |
4.2.2 菌悬液制备 | 第45页 |
4.2.3 花生壳中多酚纯化物抑菌作用的定性试验 | 第45页 |
4.2.4 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试验 | 第45-46页 |
4.2.5 p H值对花生壳多酚类物质抑菌效果的影响 | 第4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4.3.1 花生壳多酚物质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 第46页 |
4.3.2 花生壳多酚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MIC) | 第46-47页 |
4.3.3 p H值对花生壳多酚纯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