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

大米镉结合蛋白的纯化及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4页
    1.1 选题背景第13页
    1.2 大米中镉的检测方法第13-14页
    1.3 镉结合蛋白第14-16页
        1.3.1 镉概述第14-15页
        1.3.2 镉结合蛋白概述第15-16页
        1.3.3 镉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4 大米蛋白的提取第16-17页
    1.5 大米蛋白分离纯化技术第17-19页
        1.5.1 膜分离技术第17-18页
        1.5.2 凝胶过滤色谱第18页
        1.5.3 离子交换色谱第18-19页
    1.6 蛋白质分子质量测定第19页
    1.7 蛋白质结构分析第19-21页
        1.7.1 蛋白质序列测定第19-20页
        1.7.2 二级结构分析第20-21页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1.9.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9.2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镉含量研究第24-34页
    前言第24-25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5页
        2.1.1 原料与试剂第25页
        2.1.2 仪器与设备第25页
    2.2 试验内容第25-28页
        2.2.1 标准曲线第25-27页
        2.2.2 大米样品湿法消解条件优化第27页
        2.2.3 检出限测定第27页
        2.2.4 精密度试验第27-28页
        2.2.5 重复性试验第28页
        2.2.6 加标回收率试验第28页
        2.2.7 数据处理第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2.3.1 标准曲线及镉含量测定第28-29页
        2.3.2 大米样品湿法消解条件优化第29-31页
        2.3.3 检出限测定第31页
        2.3.4 精密度试验第31-32页
        2.3.5 重复性试验第32-33页
        2.3.6 加标回收率试验第33页
    2.4 结论第33-34页
第3章 大米镉结合蛋白的提取、分离及纯化第34-48页
    前言第34-35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35-36页
        3.1.1 原料与试剂第35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1.3 试验方法第35-36页
    3.2 试验内容第36-41页
        3.2.1 不同品种大米的选取第36页
        3.2.2 不同加工精度大米制备第36页
        3.2.3 四种大米蛋白的提取第36-37页
        3.2.5 超滤分离第37-38页
        3.2.6 静态吸附选择上样p H第38-39页
        3.2.7 静态吸附容量的确定第39页
        3.2.8 RCBP的纯化第39-40页
        3.2.9 透析脱盐第40-41页
        3.2.10 干燥第41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3.3.1 不同品种和不同加工精度的大米镉含量分析第41-43页
        3.3.2 糙米原料特性分析第43页
        3.3.3 四种大米蛋白中的镉含量分析第43-44页
        3.3.4 超滤前后清蛋白的成分变化第44页
        3.3.5 静态吸附选择流动相p H第44-45页
        3.3.6 静态吸附容量的确定第45页
        3.3.7 上样量的选择第45页
        3.3.8 RCBP纯化第45-46页
        3.3.9 纯化各组分中蛋白质及镉含量分析第46-47页
    3.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大米镉结合蛋白的形成机理研究第48-66页
    前言第48-49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9页
        4.1.1 原料与试剂第49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9页
    4.2 试验内容第49-52页
        4.2.1 SDS-PAGE分析第49-50页
        4.2.2 MALDI-TOF-MS分析第50-51页
        4.2.3 紫外扫描分析第51页
        4.2.4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51页
        4.2.5 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第51-52页
        4.2.6 蛋白质一级结构鉴定第52页
        4.2.7 FTIR分析第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4.3.1 SDS-PAGE分析第52-53页
        4.3.2 RCBP纯度鉴定及分子质量测定第53-55页
        4.3.3 紫外扫描分析第55页
        4.3.4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55-57页
        4.3.5 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第57-60页
        4.3.6 蛋白质一级结构鉴定第60-62页
        4.3.7 FTIR分析第62-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结语及展望第66-68页
    5.1 结论第66-67页
    5.2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ω-3 PUFAs通过Fra1/Fra2调控C57BL/6J小鼠脂质代谢作用
下一篇:DHA藻油在食用油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