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靛果花色苷酶促衍生物的稳定性及抗氧化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9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生理活性 | 第9-10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产品开发 | 第10页 |
| ·花色苷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花色苷的提取 | 第11-13页 |
| ·溶剂提取法 | 第11页 |
| ·酶解提取法 | 第11页 |
| ·超声波提取法 | 第11-12页 |
| ·微波提取法 | 第12页 |
|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 第12页 |
| ·纸层析 | 第12页 |
| ·大孔树脂层析法 | 第12-13页 |
| ·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法 | 第13页 |
| ·花色苷的稳定性 | 第13-14页 |
| ·提高花色苷稳定性的途径 | 第13-14页 |
| ·花色苷酰化的途径 | 第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5-16页 |
| 2 蓝靛果花色苷酶促酰化研究 | 第16-2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 ·试验仪器 | 第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18页 |
| ·蓝靛果花色苷的制备 | 第16页 |
| ·试剂预处理 | 第16-17页 |
| ·酰基供体的选择 | 第17页 |
| ·酶促酰化效果检测 | 第17页 |
| ·响应面法优化酶促酰化工艺方案 | 第17-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8-25页 |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18-19页 |
| ·酰基供体的选择 | 第19页 |
| ·花色苷与酰基供体的比例对酰化效果的影响 | 第19-20页 |
| ·不同pH对酰化效果的影响 | 第20页 |
| ·不同反应时间对酰化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温度对酰化效果的影响 | 第21页 |
| ·响应面法优化酶促酰化工艺结果 | 第2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3 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的纯化及衍生化分析 | 第27-37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27页 |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29页 |
| ·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的制备 | 第27页 |
| ·聚酰胺的预处理 | 第27页 |
| ·不同目数聚酰胺的选择 | 第27-28页 |
| ·响应面法优化聚酰胺动态吸附及解吸条件方案 | 第28页 |
| ·酰化产物的衍生化分析 | 第28-2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6页 |
| ·不同目数聚酰胺吸附及解吸性能 | 第29页 |
| ·响应面法优化动态吸附及解吸条件结果 | 第29-33页 |
| ·酰化产物的初步结构分析结果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37-46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 ·时间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页 |
| ·pH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温度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光照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糖类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离子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页 |
| ·食品添加剂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时间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pH对蓝靛果花色苷酰化产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页 |
| ·温度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光照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 ·糖类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页 |
| ·金属离子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食品添加剂对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5 蓝靛果花色苷衍生物的抗氧化性研究与毒理试验 | 第46-52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6页 |
| ·试验仪器 | 第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 ·试验方法 | 第46-48页 |
| ·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测定 | 第46-47页 |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47页 |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测定 | 第47页 |
| ·小鼠急性毒理试验 | 第47页 |
| ·小鼠亚急性毒理试验 | 第47-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 ·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 | 第48页 |
| ·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 第48-49页 |
| ·清除羟自由基能力 | 第49页 |
| ·小鼠急性毒理试验结果 | 第49页 |
| ·小鼠亚急性毒理试验结果 | 第49-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