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一、课题的缘由 | 第10-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第三节 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一、对比分析理论 | 第19-20页 |
二、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 | 第20-22页 |
第四节 近义词界定、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22-24页 |
一、本研究的近义词界定 | 第22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22-23页 |
三、语料的来源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中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近义词的偏误类型 | 第24-35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近义词分析框架 | 第24页 |
第二节 语义上的偏误 | 第24-31页 |
一、语义的侧重点不同 | 第24-27页 |
二、语义的轻重不同 | 第27-28页 |
三、语义的适用范围不同 | 第28-29页 |
四、语义的搭配对象不同 | 第29-31页 |
五、语义的个体和集体不同 | 第31页 |
第三节 句法上的偏误 | 第31-32页 |
第四节 语用上的偏误 | 第32-35页 |
一、语用的感情色彩不同 | 第32-33页 |
二、语用的语体色彩不同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使用汉语近义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 第35-47页 |
一、调查的目标词 | 第35-36页 |
二、调查的内容 | 第36-37页 |
三、调查的对象 | 第37-39页 |
四、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 第39-47页 |
第四章 29组汉语近义词辨析与汉泰近义词对比研究 | 第47-91页 |
一、差别/区别 | 第47-49页 |
二、办法/方法 | 第49-50页 |
三、真实/真正 | 第50-52页 |
四、举办/举行 | 第52-53页 |
五、考虑/思考 | 第53-54页 |
六、一向/一直 | 第54-56页 |
七、勤劳/勤奋 | 第56-57页 |
八、宝贵/珍贵 | 第57-58页 |
九、明确/明显 | 第58-60页 |
十、接近/靠近 | 第60-61页 |
十一、抱怨/埋怨 | 第61-63页 |
十二、觉得/认为 | 第63-64页 |
十三、忍耐/忍受 | 第64-65页 |
十四、天气/气候 | 第65-67页 |
十五、财产/财富 | 第67-68页 |
十六、穿/戴 | 第68-70页 |
十七、读/学 | 第70-71页 |
十八、年纪/年龄 | 第71-72页 |
十九、产生/生产 | 第72-74页 |
二十、亲密/亲切 | 第74-75页 |
二十一、安排/布置 | 第75-77页 |
二十二、将来/未来 | 第77-79页 |
二十三、合适/适合 | 第79-80页 |
二十四、友好/友谊 | 第80-82页 |
二十五、帮忙/帮助 | 第82-84页 |
二十六、骄傲/自豪 | 第84-85页 |
二十七、羡慕/嫉妒 | 第85-87页 |
二十八、死/去世 | 第87-89页 |
二十九、妈妈/母亲 | 第89-91页 |
第五章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近义词偏误的成因 | 第91-100页 |
第一节 泰语的负迁移 | 第91-92页 |
第二节 汉语知识的负迁移 | 第92-93页 |
第三节 泰国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 | 第93页 |
第四节 对泰教学方面的影响 | 第93-97页 |
一、教师教学方面的偏差 | 第93-95页 |
二、教材和工具书的缺陷 | 第95-97页 |
第五节 泰国学生近义词学习观念的影响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针对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近义词的教学对策 | 第100-106页 |
第一节 教师教学方面 | 第100-104页 |
一、强化汉泰词汇对比教学 | 第100-101页 |
二、强化语素教学 | 第101-102页 |
三、强化词语搭配教学 | 第102页 |
四、强化词性教学 | 第102-103页 |
五、强化近义词辨析教学 | 第103-104页 |
第二节 学习者方面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106-108页 |
附录1 汉语近义词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108-113页 |
附录2 泰语音标转写方法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后记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