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 第13-29页 |
1.1 金钱态度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1.1 金钱态度的概念 | 第13页 |
1.1.2 金钱态度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1.3 金钱态度的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2 自我价值感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自我价值感的概念 | 第17-18页 |
1.2.2 自我价值的测量 | 第18页 |
1.2.3 自我价值感的结构 | 第18-20页 |
1.2.4 自我价值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1.3 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 第21-22页 |
1.3.2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22页 |
1.3.3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 金钱态度、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23-26页 |
1.4.1 金钱态度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 第23-24页 |
1.4.2 金钱态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24-25页 |
1.4.3 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第25-26页 |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6-29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1.5.3 以往研究不足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9-32页 |
2.1 被试 | 第29-30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30-31页 |
2.2.1 金钱态度的测量 | 第30页 |
2.2.2 自我价值感的测量 | 第30页 |
2.2.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 第30-31页 |
2.3 研究程序 | 第31页 |
2.4 数据处理及方法 | 第31-3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2-43页 |
3.1 初中生金钱态度问卷的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3.1.1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总体情况 | 第32页 |
3.1.2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性别差异 | 第32-33页 |
3.1.3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年级差异 | 第33页 |
3.1.4 初中生金钱态度在母亲文化程度的差异 | 第33-34页 |
3.1.5 初中生金钱态度在母亲职业的差异 | 第34页 |
3.1.6 初中生金钱态度在家庭收入的差异 | 第34-35页 |
3.1.7 初中生金钱态度有无零花钱的差异 | 第35页 |
3.1.8 初中生金钱态度有无储蓄习惯的差异 | 第35-36页 |
3.2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的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3.2.1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问卷的总体情况 | 第36页 |
3.2.2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差异 | 第36页 |
3.2.3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的年级差异 | 第36-37页 |
3.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 第37页 |
3.3.1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 第37页 |
3.3.2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年级差异 | 第37页 |
3.4 初中生金钱态度、自我价值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37-39页 |
3.5 初中生金钱态度、自我价值、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3.5.1 金钱态度对自我价值感的回归分析 | 第39页 |
3.5.2 金钱态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3.5.3 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 第40页 |
3.6 中介效应检验 | 第40-43页 |
4 讨论 | 第43-49页 |
4.1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现状 | 第43-46页 |
4.1.1 初中生金钱态度的总体特点 | 第43页 |
4.1.2 性别特点 | 第43页 |
4.1.3 年级特点 | 第43-44页 |
4.1.4 母亲文化程度的特点 | 第44页 |
4.1.5 母亲工作单位的特点 | 第44页 |
4.1.6 家庭收入上的特点 | 第44-45页 |
4.1.7 有无零花钱的特点 | 第45页 |
4.1.8 有无储蓄习惯的特点 | 第45-46页 |
4.2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的现状 | 第46页 |
4.3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 | 第46页 |
4.4 初中生金钱态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 第46-47页 |
4.5 初中生金钱态度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 第47页 |
4.6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 第47页 |
4.7 初中生金钱态度对自我价值与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 | 第47-49页 |
5 结论及教育启示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教育启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