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原理论文--船舶结构力学论文--船舶结构强度论文

基于IACS共同规范的船体极限强度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1.2.1 加筋板极限强度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2 船体板极限强度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极限状态的设计原则第14-19页
        1.3.1 钢结构的设计理念第14-15页
        1.3.2 钢结构的极限状态第15-19页
第2章 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分析第19-37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几何和材料属性第19-21页
    2.3 模型的边界条件第21-22页
    2.4 载荷及其影响第22页
    2.5 带板的有效宽度第22-24页
    2.6 崩溃模式分类第24-31页
        2.6.1 整体崩溃模式第26-28页
        2.6.2 双轴抗压崩溃模式第28-29页
        2.6.3 梁柱崩溃模式第29页
        2.6.4 腹板局部屈曲崩溃模式第29-30页
        2.6.5 侧倾崩溃模式第30页
        2.6.6 整体屈服破坏模式第30-31页
    2.7 算例分析第31-35页
    2.8 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船体板的极限强度分析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几何和材料属性第37-38页
    3.3 载荷及其影响第38-39页
    3.4 边界条件第39-40页
    3.5 极限强度校核第40页
    3.6 板的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第40-41页
    3.7 板单元的计算第41-43页
    3.8 算例分析第43-46页
    3.9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船体梁总纵极限强度分析第47-71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船体梁极限强度校核第47-48页
    4.3 船体梁弯矩第48-49页
        4.3.1 M-χ(弯矩能力与曲率)曲线第48页
        4.3.2 校核准则第48-49页
    4.4 船体梁极限强度的计算方法第49-63页
        4.4.1 非线性有限元法第49-50页
        4.4.2 理想结构单元法第50-51页
        4.4.3 逐步破坏法第51-62页
        4.4.4 模型实验法第62-63页
    4.5 模型计算及对比第63-70页
        4.5.1 Reckling No.23模型第63-65页
        4.5.2 Dowling No.2模型第65-68页
        4.5.3 Nishihara No.3模型第68-70页
    4.6 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逐步破坏法程序开发第71-89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程序基本模块第72-75页
    5.3 程序计算核心第75-76页
    5.4 程序界面开发第76-80页
    5.5 程序性能优化第80-87页
        5.5.1 使用多线程技术提升提高运算速度第81-83页
        5.5.2 发挥计算机显卡优势提升浮点运算速度第83-85页
        5.5.3 使用分布式网格计算减少运算时间第85-87页
    5.6 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5-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is-Fogh效应的摆动翼水动力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值方法的海洋结构物局部结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