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调查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7-8页 |
1. 汉语国际地位的提升与中吉关系的发展 | 第7-8页 |
2. 声调的重要性 | 第8页 |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一、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对于声调的研究 | 第10页 |
(二) 汉语国际教育中关于声调偏误的研究 | 第10-13页 |
二、 声调偏误调查 | 第13-17页 |
(一) 调查表格设计 | 第13-15页 |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三) 调查分析工具 | 第16页 |
(四) 录音采集 | 第16-17页 |
(五) 调查中的变量限定 | 第17页 |
三、 声调偏误分析 | 第17-32页 |
(一) 单字表声调偏误分析 | 第17-22页 |
1. 字表偏误分布分析 | 第17-20页 |
2. 字表偏误规律分析 | 第20-22页 |
(二) 双音节词声调偏误分析 | 第22-27页 |
1. 词表偏误分布分析 | 第22-26页 |
2. 词表偏误规律分析 | 第26-27页 |
(三) 句表偏误分析 | 第27-30页 |
(四) 偏误规律分析 | 第30-32页 |
四、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一) 俄语负迁移 | 第32-33页 |
(二) 目的语知识泛化 | 第33页 |
(三) 五度标记法的抽象性 | 第33页 |
(四) 教学方面的原因 | 第33-35页 |
1. 教材方面的原因 | 第34-35页 |
2. 教师方面的原因 | 第35页 |
3. 教法方面的原因 | 第35页 |
(五)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35-37页 |
1. 认知错误 | 第35-36页 |
2. 学习动机影响 | 第36-37页 |
五、 教学策略 | 第37-42页 |
(一) 加强俄汉语对比 | 第37-38页 |
(二) 建立学生的声调意识 | 第38页 |
(三) 扩大学生的调域 | 第38页 |
(四) 从音节到语流的把控 | 第38-39页 |
(五)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 第39-42页 |
1. 对易混声调进行对比 | 第39页 |
2. 多样化的声调教学顺序 | 第39-40页 |
3. 运用乐理知识教学 | 第40页 |
4. 使用语音软件进行辅助教学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