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视听教学资源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初探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第11-13页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2.1 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1.2.2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1.3 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第15页
        1.3.1 研究的对象第15页
        1.3.2 研究的范围第15页
    1.4 研究综述第15-21页
        1.4.1 文化教学相关研究第15-18页
        1.4.2 视听教学相关研究第18-21页
第2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21-25页
    2.1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的关系第21-22页
    2.2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内容第22-23页
    2.3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第23-25页
第3章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视听资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第25-41页
    3.1 视听资源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第25-32页
        3.1.1 输入假说理论第25页
        3.1.2 文化适应理论第25-26页
        3.1.3 跨文化交际理论第26-27页
        3.1.4 心理学理论第27-28页
        3.1.5 视听法理论第28-29页
        3.1.6 建构主义理论第29-31页
        3.1.7 多媒体教学理论第31-32页
    3.2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对外汉语视听教学资源的优势第32-35页
        3.2.1 和电视节目相比第33页
        3.2.2 和电影作品相比第33-34页
        3.2.3 和流行歌曲相比第34-35页
        3.2.4 和商业广告相比第35页
    3.3 汉语技能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呈现第35-38页
        3.3.1 通过人物对白纠正发音第36页
        3.3.2 通过广告语言理解词汇第36-37页
        3.3.3 通过交际习惯学习语法第37-38页
    3.4 传统文化在电视公益广告中的呈现第38-41页
        3.4.1 仁爱文化第38页
        3.4.2 孝慈文化第38页
        3.4.3 和谐文化第38-39页
        3.4.4 团圆文化第39页
        3.4.5 勤俭文化第39-40页
        3.4.6 自强文化第40-41页
第4章 电视公益广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置安排第41-46页
    4.1 作品选择原则第41-43页
        4.1.1 目的性原则第41页
        4.1.2 趣味性原则第41-42页
        4.1.3 现实性原则第42页
        4.1.4 互通性原则第42-43页
        4.1.5 丰富性原则第43页
    4.2 课程设置要求第43-45页
        4.2.1 教案设计要求第43页
        4.2.2 教学方法要求第43-44页
        4.2.3 教学内容要求第44页
        4.2.4 教师能力要求第44-45页
    4.3 教学模型设计第45-46页
第5章 教学案例分析——以电视公益广告《筷子篇》为例第46-60页
    5.1 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第46页
    5.2 教学重点与难点第46-47页
        5.2.1 教学重点第46-47页
        5.2.2 教学难点第47页
    5.3 教学过程示例第47-58页
    5.4 教学实践评价第58-60页
第6章 结语第60-62页
    6.1 成果展望第60页
    6.2 本文不足之处第60-62页
附录第62-71页
参考文献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常用语气词的连用
下一篇: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学设计--以《询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