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萝卜干简介 | 第12-15页 |
1.1.0 萝卜干的特点 | 第12页 |
1.1.1 萝卜干产业现状 | 第12-13页 |
1.1.2 萝卜干的功效 | 第13-14页 |
1.1.3 萝卜干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 萝卜干加工工艺及发酵机制 | 第15-16页 |
1.3 萝卜干腌制与贮藏过程中的品质问题 | 第16-17页 |
1.4 萝卜中硫苷降解产物对萝卜干腐败致病菌的抑制 | 第17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7-19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萝卜干的发酵工艺 | 第19-39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9-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2.1.2 实验菌种 | 第19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1 腌制工艺 | 第20页 |
2.2.2 操作要点 | 第20页 |
2.2.3 指标检测 | 第20-21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1-23页 |
2.3.1 食盐添加量的确定 | 第21页 |
2.3.2 豆粉添加量的确定 | 第21-22页 |
2.3.3 豆芽汁添加量的确定 | 第22页 |
2.3.4 萝卜干发酵工艺的正交实验设计 | 第22-23页 |
2.3.5 乳酸菌对萝卜干发酵的影响 | 第23页 |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2.4.1 食盐对萝卜干发酵的影响 | 第23-27页 |
2.4.2 豆粉对萝卜干发酵的影响 | 第27-30页 |
2.4.3 豆芽汁对萝卜干发酵的影响 | 第30-34页 |
2.4.4 正交试验结果及验证 | 第34-35页 |
2.4.5 乳酸菌对萝卜干发酵的影响 | 第35-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萝卜干的保鲜处理 | 第39-64页 |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9-4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3.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0-42页 |
3.2.1 萝卜干的防腐剂处理常温贮藏保鲜实验 | 第40-41页 |
3.2.2 萝卜干品质指标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63页 |
3.3.1 亚硫酸氢钠对品质的影响 | 第42-45页 |
3.3.2 壳聚糖对品质的影响 | 第45-48页 |
3.3.3 乳酸链球菌素对品质的影响 | 第48-51页 |
3.3.4 富马酸对品质的影响 | 第51-54页 |
3.3.5 纳他霉素对品质的影响 | 第54-57页 |
3.3.6 聚赖氨酸对品质的影响 | 第57-60页 |
3.3.7 复配处理对品质的影响 | 第60-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硫苷降解产物的抑菌活性及对萝卜干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64-76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64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64页 |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64-65页 |
4.1.4 实验菌种 | 第6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4.2.1 白萝卜种子硫苷降解产物的提取 | 第65页 |
4.2.2 实验菌种的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5-66页 |
4.2.3 白萝卜种子硫苷降解产物的抑菌实验 | 第66-67页 |
4.2.3.1 牛津杯法测定抑菌活力 | 第66-67页 |
4.2.3.2 白萝卜种子硫苷降解物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实验 | 第67页 |
4.2.4 硫昔降解产物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实验 | 第67-6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8-75页 |
4.3.1 白萝卜种子硫苷降解产物的提取结果讨论 | 第68页 |
4.3.2 实验菌种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68-70页 |
4.3.3 白萝卜种子硫苷降解产物的抑菌实验的结果讨论 | 第70-74页 |
4.3.4 硫苷降解产物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总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