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USTRACT | 第6-7页 |
1.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介词“通过”的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介词“通过”的本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介词“通过”的对外汉语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3-15页 |
1.3.1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语料来源 | 第14-15页 |
2.介词“通过”的特征分析 | 第15-24页 |
2.1 介词“通过”的语义分析 | 第15-17页 |
2.1.1 介词“通过”的语义特征 | 第15-16页 |
2.1.2 引进作为媒介的人、物 | 第16页 |
2.1.3 引进作为媒介的方式 | 第16-17页 |
2.2 介词“通过”的语法分析 | 第17-20页 |
2.2.1 介词“通过”+词 | 第17-19页 |
2.2.2 介词“通过”+短语 | 第19-20页 |
2.2.3 介词“通过”+句子 | 第20页 |
2.3 介词“通过”与相近词语辨析 | 第20-24页 |
2.3.1“通过”与“经过” | 第20-21页 |
2.3.2“通过”与“透过” | 第21-22页 |
2.3.3“通过”与“因为”、“由于” | 第22-23页 |
2.3.4“通过”与“从”、“在”、“由”、“按”、“以”、“用” | 第23-24页 |
3.关于介词“通过”的相关偏误语料统计分析 | 第24-33页 |
3.1 介词“通过”在HSK考题中出现情况调查与分析 | 第24页 |
3.2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介词“通过”偏误语料统计分析 | 第24-27页 |
3.2.1 语料库介词“通过”的偏误类别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2.2 语料库介词“通过”偏误的作者证书等级统计分析 | 第25-27页 |
3.3 留学生习得介词“通过”的偏误分析 | 第27-31页 |
3.3.1 混用介词“通过”与其近义词 | 第27-29页 |
3.3.2 误加介词“通过” | 第29-31页 |
3.3.3 缺少介词“通过” | 第31页 |
3.4 留学生习得介词“通过”的偏误成因 | 第31-33页 |
4.关于介词“通过”的教学建议 | 第33-40页 |
4.1 关于介词“通过”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现状和建议 | 第33-36页 |
4.1.1 关于介词“通过”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现状 | 第33-35页 |
4.1.2 关于介词“通过”的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建议 | 第35-36页 |
4.2 关于介词“通过”的教学方案设计 | 第36-40页 |
5.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