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 第16-20页 |
2.1 学案及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念 | 第16-17页 |
2.1.1 学案 | 第16页 |
2.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第16-17页 |
2.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 第17-18页 |
2.2.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有平等性 | 第17页 |
2.2.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有主体性 | 第17页 |
2.2.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 | 第17-18页 |
2.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3.1 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19页 |
2.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高中《经济生活》课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合理性 | 第20-24页 |
3.1 高中《经济生活》课应用学案导学的必要性 | 第20-22页 |
3.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 第20-21页 |
3.1.2 改变传统单向的教学方式的重要路径 | 第21页 |
3.1.3 教材内容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契合性 | 第21-22页 |
3.1.4 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 | 第22页 |
3.2 高中《经济生活》课应用学案导学的价值 | 第22-24页 |
3.2.1 增强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 第22-23页 |
3.2.2 调动高中生政治课学习热情 | 第23页 |
3.2.3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经济生活》课中的应用措施 | 第24-32页 |
4.1 学案的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4.2 高中《经济生活》课中“学案”的构建 | 第25-27页 |
4.2.1 学习目标 | 第25-26页 |
4.2.2 预学内容 | 第26页 |
4.2.3 自探互探 | 第26-27页 |
4.2.4 课堂检测 | 第27页 |
4.3 在高中《经济生活》课中学案导学教学的实施 | 第27-30页 |
4.3.1 预习引导,明确目标,了解重难点 | 第27页 |
4.3.2 自探互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 第27-29页 |
4.3.3 分析问题,精讲点拨 | 第29页 |
4.3.4 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 第29页 |
4.3.5 框架梳理,总结反思 | 第29-30页 |
4.4 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要求 | 第30-32页 |
4.4.1 教师:更新理念,启发诱导 | 第30页 |
4.4.2 学生:转换角色,强化主体 | 第30-31页 |
4.4.3 学校:加大投入,整体推进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在高中《经济生活》课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及应用反思 | 第32-39页 |
5.1 学案导学模式在《经济生活》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第32-37页 |
5.2 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反思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