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得”字补语句的偏误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范围 | 第7-8页 |
1.3 研究方法及语料 | 第8-9页 |
第二章 “得”字补语研究综述 | 第9-24页 |
2.1 “得”字补语句相关本体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2.1.1 关于“得”字补语类型分类的研究 | 第9-11页 |
2.1.2 关于“得”字补语内部分段研究 | 第11-13页 |
2.2 “得”字补语相关习得研究 | 第13-14页 |
2.3 “得”字补语句本体理论梳理 | 第14-24页 |
2.3.1 “得”字状态补语 | 第15-18页 |
2.3.2 “得”字程度补语 | 第18-21页 |
2.3.3 “得”字可能补语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得”字补语句的偏误分析 | 第24-38页 |
3.1 “得”字补语句的偏误类型 | 第24-34页 |
3.1.1 缺漏 | 第24-27页 |
3.1.2 误加 | 第27-28页 |
3.1.3 错序 | 第28-29页 |
3.1.4 误用 | 第29-34页 |
3.2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4-35页 |
3.2.1 本体知识的复杂性与研究不足 | 第34-35页 |
3.2.2 教材编排不合理 | 第35页 |
3.2.3 目的语规则的泛化 | 第35页 |
3.2.4 学习者自身因素 | 第35页 |
3.3 对“得”字补语句的教学建议 | 第35-38页 |
3.3.1 教材编写方面 | 第36页 |
3.3.2 教学方面 | 第36-37页 |
3.3.3 理论研究方面 | 第37页 |
3.3.4 纠正偏误的策略方面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