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 第11-14页 |
·研究对象及选取标准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8页 |
·对比分析理论 | 第14-15页 |
·偏误分析理论 | 第15-17页 |
·中介语理论 | 第17-18页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8-22页 |
·第二语言习得与偏误分析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语音偏误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对马来西亚汉语学习情况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文献总结 | 第22页 |
3 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 第22-44页 |
·语音实验数据统计结果 | 第23-26页 |
·声母的偏误 | 第26-32页 |
·声母的测试 | 第26-27页 |
·双唇音b、p的发音偏误 | 第27页 |
·舌尖前音z、c、s的发音偏误 | 第27-28页 |
·舌尖中音d、t、n的发音偏误 | 第28页 |
·舌尖后音zh、ch、sh、r的发音偏误 | 第28-30页 |
·舌面前音j、q、x的发音偏误 | 第30-31页 |
·舌面后音g、k、h的发音偏误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韵母的偏误 | 第32-37页 |
·韵母的测试 | 第32-33页 |
·单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33-35页 |
·复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35-36页 |
·鼻韵母的发音偏误 | 第36-37页 |
·声调的偏误 | 第37-41页 |
·阴平的偏误 | 第38页 |
·阳平的偏误 | 第38-39页 |
·上声的偏误 | 第39页 |
·去声的偏误 | 第39-40页 |
·轻声的音变 | 第40-41页 |
·声韵调统计数据的整体分析 | 第41-43页 |
·几个特殊读音的偏误 | 第43-44页 |
·“一”、“不”的偏误 | 第43-44页 |
·“上声+上声”的偏误 | 第44页 |
4 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 第44-51页 |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44-48页 |
·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 第48页 |
·汉语拼音方案的影响 | 第48-49页 |
·训练迁移 | 第49-50页 |
·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50-51页 |
·学习动机 | 第50页 |
·学习策略 | 第50-51页 |
5 调查问卷的验证分析 | 第51-53页 |
·调查问卷对语音测试结果的验证 | 第51-53页 |
·调查问卷对偏误分析的验证 | 第53页 |
6 对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教学建议 | 第53-58页 |
·语音教学策略概述 | 第53-54页 |
·对教师的建议 | 第54-57页 |
·带音法 | 第54页 |
·对比法 | 第54-56页 |
·定调法 | 第56页 |
·趣味活动法 | 第56页 |
·多媒体的运用 | 第56-57页 |
·对学习者的建议 | 第57-58页 |
·增强对目的语的认同感 | 第57页 |
·加强学习动机 | 第57-58页 |
·构建科学的学习策略 | 第58页 |
7 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