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3-21页 |
·鱼籽简介 | 第13页 |
·鱼籽的营养价值及功效 | 第13-14页 |
·飞鱼籽简介 | 第14页 |
·鱼籽调理食品简介 | 第14-15页 |
·鱼籽调理食品加工工艺 | 第15-20页 |
·鱼籽定形技术简介 | 第15页 |
·鱼籽脱囊衣技术简介 | 第15-16页 |
·鱼籽脱腥技术简介 | 第16-19页 |
·鱼籽杀菌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立项背景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定形技术对鱼籽调理制品品质的影响 | 第21-29页 |
·前言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3页 |
·色度测定 | 第22页 |
·饱满度评分标准 | 第22页 |
·咀嚼性测定 | 第22-23页 |
·工艺优化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盐溶液浓度对飞鱼籽定形效果的影响 | 第23-24页 |
·时间对飞鱼籽定形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温度对飞鱼籽定形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飞鱼籽低盐度定形正交实验 | 第25-28页 |
·验证试验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鱼籽生物酶法脱嚢衣技术研究 | 第29-37页 |
·前言 | 第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飞鱼籽酶法脱囊衣工艺 | 第30页 |
·酶的筛选 | 第30页 |
·工艺优化 | 第30页 |
·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鱼籽脱囊衣率的计算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酶的筛选结果 | 第31-32页 |
·酶法脱囊衣单因素试验 | 第32-34页 |
·酶法脱嚢衣正交试验 | 第34-36页 |
·验证试验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鱼籽臭氧脱腥技术研究 | 第37-53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1页 |
·脱腥方法 | 第38-39页 |
·评价方法[68] | 第39页 |
·腥味成分分析 | 第39页 |
·GC-MS 分析条件 | 第39-40页 |
·用电子鼻测试脱腥前后飞鱼籽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 第40页 |
·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2页 |
·脱腥方法的选择 | 第41页 |
·脱腥工艺条件优化 | 第41-45页 |
·验证试验 | 第45-46页 |
·用 SPME-GC-MS 检测飞鱼籽脱腥前、后挥发性物质 | 第46-49页 |
·飞鱼籽脱腥前后的电子鼻数据雷达图 | 第49-50页 |
·脱腥前后飞鱼籽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鱼籽超高压杀菌技术研究 | 第53-61页 |
·前言 | 第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工艺流程 | 第54页 |
·工艺优化 | 第54页 |
·菌落总数测定 | 第54页 |
·感官检测 | 第54页 |
·鱼籽超高压处理前后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60页 |
·超高压处理单因素试验 | 第55-57页 |
·超高压杀菌正交实验 | 第57-58页 |
·验证试验 | 第58-59页 |
·感官检测 | 第59页 |
·超高压处理前后飞鱼籽营养成分测定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主要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