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疑问应答句的语法类型 | 第11-16页 |
一、 按照应答句的标记来分 | 第11-13页 |
(一) 标记性应答句 | 第11-13页 |
(二) 无标记应答句 | 第13页 |
二、 按照应答句信息焦点的位置来分 | 第13-16页 |
(一) 前置式疑问应答句 | 第13-14页 |
(二) 后置式疑问应答句 | 第14页 |
(三) 并列式应答句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疑问应答句的语义类型 | 第16-22页 |
一、 是非问应答句 | 第16-17页 |
(一) 显性肯定答句和显性否定答句 | 第16-17页 |
(二) 隐性肯定应答句和隐性否定应答句 | 第17页 |
二、 选择问应答句 | 第17-19页 |
(一) 有选择应答句 | 第18-19页 |
(二) 零选择应答句 | 第19页 |
三、 正反问应答句 | 第19-20页 |
(一) 正向应答句 | 第19-20页 |
(二) 逆向应答句 | 第20页 |
四、 特指问应答句 | 第20-22页 |
第三章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疑问应答句的语用类型 | 第22-32页 |
一、 按照解答方式来分 | 第22-27页 |
(一) 一致性应答句 | 第22-25页 |
(二) 错位性应答句 | 第25-27页 |
二、 按照情感态度来分 | 第27-32页 |
(一) 表示认同的态度 | 第27-28页 |
(二) 表示反对的态度 | 第28页 |
(三) 表示揣测的态度 | 第28-29页 |
(四) 表示无奈的态度 | 第29页 |
(五) 表示怀疑的态度 | 第29-30页 |
(六) 表示安慰的态度 | 第30页 |
(七) 表示礼貌谦虚的态度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疑问应答句的句类特征 | 第32-35页 |
一、 陈述性应答句 | 第32页 |
二、 祈使性应答句 | 第32-33页 |
三、 感叹性应答句 | 第33-34页 |
四、 疑问性应答句 | 第34-35页 |
(一) 一般疑问性应答句 | 第34页 |
(二) 反问性应答句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