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酿酒工业论文--酿酒微生物论文

酿酒酵母乙酰辅酶A的合成调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10-19页
    1.1 白酒工业概况第10页
    1.2 白酒中主要风味物质概述第10-13页
        1.2.1 高级醇类物质第11页
        1.2.2 酯类物质第11-12页
        1.2.3 酸类物质第12-13页
        1.2.4 醛类物质第13页
    1.3 酯类物质的合成途径和机理第13-14页
        1.3.1 酯化反应途径第13页
        1.3.2 醇酰基转移酶途径第13-14页
    1.4 提高酿酒酵母酯类合成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4.1 诱变筛选高产酯类的酿酒酵母第14-15页
        1.4.2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提高酿酒酵母酯类合成第15页
    1.5 酿酒酵母中乙酰辅酶A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5.1 乙酰辅酶A简述第15页
        1.5.2 乙酰辅酶A的代谢途径第15-17页
        1.5.3 提高乙酰辅酶A合成对酯类物质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6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第17-19页
        1.6.1 立题依据第17-18页
        1.6.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9-38页
    2.1 实验材料第19-23页
        2.1.1 菌株及质粒第19-20页
        2.1.2 主要仪器第20页
        2.1.3 主要试剂第20-22页
        2.1.4 主要培养基第22页
        2.1.5 主要溶液第22-23页
    2.2 实验方法第23-35页
        2.2.1 引物设计第23-26页
        2.2.2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第26-28页
        2.2.3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28-30页
        2.2.4 酵母转化第30-31页
        2.2.5 KanMx筛选标记的去除第31-32页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32-34页
        2.2.7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4页
        2.2.8 发酵实验第34-35页
    2.3 分析方法第35-38页
        2.3.1 CO_2排放量的测定第35页
        2.3.2 酒精度测定第35页
        2.3.3 残余还原糖测定第35-36页
        2.3.4 高级醇和酯类含量的测定第36页
        2.3.5 乙酰辅酶A含量的测定第36-37页
        2.3.6 乙酸含量的测定第37页
        2.3.7 酶活测定第37-3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8-77页
    3.1 敲除ACH1基因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38-43页
        3.1.1 敲除ACH1基因菌株的获得第38-39页
        3.1.2 摇床条件下及发酵条件下乙酰辅酶A及底物乙酸含量的测定第39-42页
        3.1.3 玉米糖化醪及玉米糖化醪清液发酵实验第42-43页
        3.1.4 小结第43页
    3.2 过表达ALD6基因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43-51页
        3.2.1 重组质粒Yep-PAK6的构建过程第43-45页
        3.2.2 ALD6基因整合过表达酵母菌株的获得第45-47页
        3.2.3 ALD6基因表达水平测定和酶活测定第47-48页
        3.2.4 摇床条件及发酵条件下乙酰辅酶A及底物乙酸含量的测定第48-50页
        3.2.5 玉米糖化醪及玉米糖化醪清液发酵实验第50-51页
        3.2.6 小结第51页
    3.3 过表达ACS1和ACS2基因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51-70页
        3.3.1 单独过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基因ACS1/2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52-59页
        3.3.2 过表达ACS1及ACS2同时过表达ATF1基因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59-63页
        3.3.3 去乙酰化位点对乙酰辅酶A合成的影响第63-69页
        3.3.4 小结第69-70页
    3.4 共表达ALD6基因及定点突变基因ACS1~(L707P)对乙酰辅酶A的影响第70-77页
        3.4.1 游离共表达质粒Yep-ABLS的构建第70-71页
        3.4.2 游离共表达菌株的获得第71-72页
        3.4.3 整合共表达菌株的获得第72-73页
        3.4.4 共表达菌株与亲本菌株乙酸及乙酰辅酶A含量的测定第73-74页
        3.4.5 共表达菌株与亲本菌株发酵性能的测定第74-75页
        3.4.6 共表达菌株与亲本菌株高级醇及乙酸乙酯含量的测定第75-76页
        3.4.7 小结第76-77页
4 结论第77-78页
5 展望第78-79页
6 参考文献第79-85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5-86页
8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爆冲击波和预制破片联合作用下H型钢柱的损伤效应研究
下一篇:预制混凝土异形柱—钢梁混合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