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词语色彩义的本体研究 | 第11-14页 |
1.2.1.1 词语色彩义的界定及分类 | 第11-12页 |
1.2.1.2 词语情感色彩意义研究 | 第12-13页 |
1.2.1.3 词语形象色彩意义研究 | 第13页 |
1.2.1.4 词语语体色彩意义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色彩义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生词表词语色彩义的统计与分析 | 第17-44页 |
2.1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生词表含色彩义词语的数量与词类统计 | 第17-18页 |
2.1.1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生词表含色彩义词语的数量统计 | 第17页 |
2.1.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生词表含色彩义词语的词类统计 | 第17-18页 |
2.2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生词表词语色彩义分析 | 第18-36页 |
2.2.1 词语的情感色彩 | 第18-26页 |
2.2.1.1 含情感色彩词语的数量与分类 | 第19页 |
2.2.1.2 含情感色彩词语的情感类型 | 第19-24页 |
2.2.1.3 含情感色彩词语的构成方式 | 第24-26页 |
2.2.2 词语的形象色彩 | 第26-32页 |
2.2.2.1 含形象色彩词语的数量与分类 | 第26-27页 |
2.2.2.2 含形象色彩词语的形象类型 | 第27-30页 |
2.2.2.3 含形象色彩词语的构成方式 | 第30-32页 |
2.2.3 词语的语体色彩 | 第32-36页 |
2.2.3.1 含语体色彩词语的数量与分类 | 第32-33页 |
2.2.3.2 含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类型 | 第33-34页 |
2.2.3.3 含语体色彩词语的构成方式 | 第34-36页 |
2.3 《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与HSK五级词汇词语色彩义比较 | 第36-44页 |
2.3.1 词语情感色彩比较 | 第37-39页 |
2.3.1.1 含情感色彩词语的数量对比 | 第37-38页 |
2.3.1.2 含情感色彩词语的情感类型对比 | 第38-39页 |
2.3.2 词语形象色彩比较 | 第39-41页 |
2.3.2.1 含形象色彩词语的数量对比 | 第39-40页 |
2.3.2.2 含形象色彩词语的形象类型对比 | 第40-41页 |
2.3.3 词语语体色彩比较 | 第41-43页 |
2.3.3.1 含语体色彩词语的数量对比 | 第41-42页 |
2.3.3.2 含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类型对比 | 第42-43页 |
2.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留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习得偏误类型与原因 | 第44-52页 |
3.1 留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习得偏误类型 | 第44-49页 |
3.1.1 词语情感色彩的习得偏误类型 | 第44-46页 |
3.1.1.1 误用 | 第45-46页 |
3.1.1.2 搭配不当 | 第46页 |
3.1.2 词语形象色彩的习得偏误类型 | 第46-47页 |
3.1.2.1 误用 | 第46-47页 |
3.1.2.2 搭配不当 | 第47页 |
3.1.3 词语语体色彩的习得偏误类型 | 第47-49页 |
3.1.3.1 误用 | 第47-48页 |
3.1.3.2 搭配不当 | 第48-49页 |
3.2 留学生汉语词语色彩义习得偏误原因 | 第49-52页 |
3.2.1 汉语词汇的复杂多样 | 第49页 |
3.2.2 语言的负迁移 | 第49-50页 |
3.2.3 教师的忽略和教材编写的不足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词语色彩义教学建议 | 第52-56页 |
4.1 教学意识方面 | 第52页 |
4.1.1 加强对词语色彩义教学的重视 | 第52页 |
4.1.2 预防偏误的产生 | 第52页 |
4.2 课堂教学方面 | 第52-55页 |
4.2.1 重视语境教学 | 第52-54页 |
4.2.2 从构词入手 | 第54页 |
4.2.3 重视词语搭配 | 第54-55页 |
4.3 教材编写方面 | 第55-56页 |
4.3.1 增加词语色彩义的说明和用法 | 第55页 |
4.3.2 增加课后专项练习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6-57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6页 |
5.2 不足之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