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9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8-9页 |
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2.1 转折复句本体研究 | 第9-11页 |
2.1.1 转折复句的定义 | 第9-10页 |
2.1.2 转折复句的分类方法 | 第10-11页 |
2.2 转折复句的对外教学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2.3 针对印尼学生的转折复句教学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3.1 三分法 | 第13-15页 |
3.2 转折复句的标志词 | 第15-20页 |
3.2.1 直转句标志词:但是 | 第16-17页 |
3.2.2 让转句标志词:虽然 | 第17-19页 |
3.2.3 假转句标志词:否则 | 第19-20页 |
4. 印尼学生汉语转折关联词偏误考察和分析 | 第20-25页 |
4.1 调查设计 | 第20-21页 |
4.1.1 调查对象选择 | 第20页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0-21页 |
4.1.3 调查问卷内容 | 第21页 |
4.2 调查结果 | 第21-23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3-25页 |
5. 印尼学生转折关联偏误类型 | 第25-32页 |
5.1 错序偏误 | 第25-26页 |
5.1.1 转折关联词“虽然……但是……”的错序偏误 | 第25页 |
5.1.2 转折关联词“无论……都……”的错序偏误 | 第25-26页 |
5.2 误加偏误 | 第26-27页 |
5.2.1 转折关联词“却”的误加偏误 | 第26-27页 |
5.2.2 转折关联词“但是”的误加偏误 | 第27页 |
5.3 遗漏偏误 | 第27-29页 |
5.3.1 转折关联词“却”的遗漏偏误 | 第27-28页 |
5.3.2 转折关系词“无论……都……”的遗漏偏误 | 第28-29页 |
5.4 误用偏误 | 第29-32页 |
5.4.1 转折关联词“反而”的误用偏误 | 第29-30页 |
5.4.2 转折关联词“但是”的误用偏误 | 第30-32页 |
6. 印尼学生习得转折关联词的教学建议 | 第32-39页 |
6.1 预测学习重点和难点 | 第32-34页 |
6.2 关联词讲解方法 | 第34页 |
6.3 针对印尼学生偏误的关联词练习方法 | 第34-39页 |
6.3.1 针对误用的偏误:填空训练、选择题训练、纠错本 | 第34-36页 |
6.3.2 针对错序的偏误:排序法 | 第36-37页 |
6.3.3 针对误加、遗漏的偏误:改错法、造句法 | 第37-39页 |
7.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印尼学生转折复句习得情况的调查问卷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