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世评话》中的文化词汇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20页 |
1.1.1《训世评话》作者及版本 | 第9-10页 |
1.1.2《训世评话》内容分析 | 第10-18页 |
1.1.3《训世评话》文化词汇的界定 | 第18-2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1.2.1 词汇研究 | 第20-21页 |
1.2.2 语法研究 | 第21-22页 |
1.2.3 教材分析 | 第22页 |
1.2.4 价值探究 | 第22-23页 |
1.2.5 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联系 | 第23-24页 |
1.3 研究意义与方法 | 第24-25页 |
2 《训世评话》中的文化词汇 | 第25-48页 |
2.1 价值系统类文化词汇 | 第25-35页 |
2.1.1 褒义价值系统类文化词汇 | 第25-30页 |
2.1.2 贬义价值系统类文化词汇 | 第30-35页 |
2.2 称谓文化类文化词汇 | 第35-45页 |
2.2.1 尊称 | 第35-39页 |
2.2.2 谦称 | 第39-40页 |
2.2.3 专称 | 第40-43页 |
2.2.4 亲属称谓 | 第43-44页 |
2.2.5 其他称谓 | 第44-45页 |
2.3 教育制度类文化词汇 | 第45-48页 |
3 文化词汇的文化指向 | 第48-53页 |
3.1 价值系统类文化词汇与儒家文化 | 第48-50页 |
3.2 称谓文化类文化词汇与礼文化 | 第50-51页 |
3.3 科举教育类文化词汇与官本位文化 | 第51-53页 |
4 对当代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启示意义 | 第53-56页 |
4.1 关注当代文化 | 第53-54页 |
4.2 内容适当国别化 | 第54-55页 |
4.3 教材确保得体性 | 第55-56页 |
5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