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国产橄榄油组成分析及极性酚类物质的检测与提取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说明第8-13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23页
    1.1 课题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1页
        1.2.1 橄榄油的组成成分第14-17页
        1.2.2 极性酚类物质的来源和种类第17-18页
        1.2.3 极性酚类物质的作用第18-20页
        1.2.4 极性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检测方法第20-21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1-23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国产橄榄油的成分分析第23-32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3-24页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23-24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橄榄油理化指标测定第24页
        2.2.2 橄榄油甘三酯含量测定第24-25页
        2.2.3 橄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第25页
        2.2.4 橄榄油甘三酯sn-2 位脂肪酸分析第25页
        2.2.5 橄榄油中甾醇含量的测定第25-26页
        2.2.6 橄榄油中极性总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第2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6-30页
        2.3.1 理化指标分析第26-27页
        2.3.2 脂肪酸分析第27-29页
        2.3.3 甾醇含量第29-30页
        2.3.4 极性酚总类物质物质含量第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加热过程中含极性酚类物质的国产橄榄油品质变化第32-43页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页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3页
        3.1.2 主要实验仪器第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34页
        3.2.1 酸值的测定第33页
        3.2.2 过氧化值的测定第33-34页
        3.2.3 茴香胺值的测定第34页
        3.2.4 橄榄油常温储存和高温加热处理第34页
        3.2.5 风味物质的测定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3.3.1 橄榄油氧化情况表征指标第34-38页
        3.3.2 极性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3.3.3 风味物质变化分析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橄榄油中极性酚类物质的检测与提取方法第43-58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44页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44页
        4.1.2 主要实验仪器第44页
    4.2 提取方法第44-45页
        4.2.1 液液萃取法第44-45页
        4.2.2 固相萃取法第45页
    4.3 检测方法第45-47页
        4.3.1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第45页
        4.3.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45页
        4.3.3 Folin-Ciocalteus比色法第45-47页
    4.4 极性酚类物质GC-MS分析第47页
        4.4.1 硅烷化处理第47页
        4.4.2 GC-MS分析第47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7-56页
        4.5.1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第47-48页
        4.5.2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48-50页
        4.5.3 Folin-Ciocalteus比色法第50-52页
        4.5.4 三种测定方法的比较第52页
        4.5.5 GC-MS测定极性多酚类物质第52-55页
        4.5.6 液液萃取法与固相萃取法结果对比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极性酚类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第58-69页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8页
        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58页
        5.1.2 主要实验仪器第58页
    5.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5.2.1 极性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第58页
        5.2.2 极性总多酚的测定方法第58-59页
        5.2.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第5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9-68页
        5.3.1 提取溶剂的选择第59-60页
        5.3.2 溶剂体积分数第60页
        5.3.3 提取次数第60-61页
        5.3.4 提取时间第61-62页
        5.3.5 溶剂与油样比第62页
        5.3.6 响应面实验优化第62-64页
        5.3.7 方差分析及显著性分析第64-67页
        5.3.8 验证试验第67-68页
    5.4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酶促椰子油酯交换制备中碳链甘三酯工艺研究
下一篇:豇豆饮料加工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