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高韧性、高选择透过性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的气调保鲜效果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语表第17-18页
1 引言第18-4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1.2 采后果蔬生理变化机制第19-22页
        1.2.1 果蔬的化学组成第19-20页
        1.2.2 果蔬采后呼吸与衰老第20-22页
        1.2.3 结露和蒸腾现象第22页
    1.3 果蔬保鲜技术的现状第22-25页
        1.3.1 化学保鲜第23页
        1.3.2 生物技术保鲜第23-24页
        1.3.3 物理保鲜第24-25页
    1.4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第25-28页
        1.4.1 气调保鲜原理第25-26页
        1.4.2 主动气调第26-27页
        1.4.3 被动气调第27-28页
    1.5 高分子材料的包装特性及其对果蔬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第28-33页
        1.5.1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第28-30页
        1.5.2 高分子薄膜的气体透过性及影响因子第30-32页
        1.5.3 高分子包装材料在生鲜食品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第32-33页
    1.6 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概述第33-34页
    1.7 生物可降解性聚(L-乳酸)第34-40页
        1.7.1 PLLA的合成方法第35-36页
        1.7.2 PLLA的力学性能第36页
        1.7.3 PLLA的结晶性能第36-37页
        1.7.4 PLLA的气体透过性能第37-39页
        1.7.5 PLLA在生鲜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第39-40页
    1.8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第40-43页
        1.8.1 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1.8.2 研究目的第42页
        1.8.3 研究方法第42页
        1.8.4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创新点第42-43页
    1.9 本文研究内容第43-45页
        1.9.1 提高PLLA的韧性和加工性能第43页
        1.9.2 基于果蔬自发性气调保鲜的PLLA嵌段共聚物薄膜的设计第43页
        1.9.3 调节PLLA的透湿性、气体透过性及CO_2/O_2选择透过性第43-44页
        1.9.4 薄膜果蔬保鲜效果的评估第44-45页
2 PEG嵌段对PLGLxGy共聚物薄膜的结晶性能和韧性的影响第45-65页
    2.1 引言第45-46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6-48页
        2.2.1 PLGLxGy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46-47页
        2.2.2 PLGLxG20共聚物热压薄膜的制备第47页
        2.2.3 热压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第47-48页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8-63页
        2.3.1 PLGLxG20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特性第48-49页
        2.3.2 热压薄膜WAXD分析第49-51页
        2.3.3 非等温结晶行为第51-56页
        2.3.4 等温结晶行为第56-58页
        2.3.5 POM分析第58-59页
        2.3.6 拉伸性能分析第59-61页
        2.3.7 拉伸断裂面形态分析第61-62页
        2.3.8 DMA分析第62-63页
    2.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3 基于可降解聚乳酸薄膜的果蔬自发性气调包装膜的设计第65-82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6-67页
        3.2.1 薄膜制备第66页
        3.2.2 樱桃番茄和草莓呼吸速率测定第66-67页
        3.2.3 薄膜测试与表征第6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7-81页
        3.3.1 樱桃番茄呼吸强度的测定与模拟计算第67-69页
        3.3.2 果蔬呼吸速率与理想EMAP包装薄膜气体渗透性的确立第69-70页
        3.3.3 樱桃番茄和草莓的EMAP包装薄膜的最佳气体渗透性的理论推导第70-73页
        3.3.4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包装薄膜的透气性优化第73-74页
        3.3.5 Michaelis-Menten呼吸速率方程预测EMAP包装薄膜面积第74-78页
        3.3.6 实验气调平衡浓度下果实呼吸速率预测EMAP包装薄膜面积第78-81页
    3.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4 PEG嵌段对PLLA的气体透过性及选择透过性的影响第82-112页
    4.1 引言第82-84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4-85页
        4.2.1 PLGLxGy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第84页
        4.2.2 PLGLxGy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制备第84页
        4.2.3 共聚物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第84-8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85-110页
        4.3.1 共聚物的分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第85-87页
        4.3.2 共聚物薄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87-90页
        4.3.3 嵌段物薄膜的WAXD图谱分析第90页
        4.3.4 DSC及透射电镜分析第90-98页
        4.3.5 共聚物薄膜的CO_2和O_2透过性及选择透过性分析第98-107页
        4.3.6 不同湿度条件下共聚物薄膜的O_2透过性第107-108页
        4.3.7 共聚物薄膜的水蒸气透过性分析第108-110页
    4.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5 PLGLxG20嵌段物薄膜在樱桃番茄自发气调保鲜中的应用第112-130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13-115页
        5.2.1 薄膜制备原料及方法第113页
        5.2.2 樱桃番茄的包装第113-114页
        5.2.3 樱桃番茄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第114-115页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115-129页
        5.3.1 藏期间樱桃番茄包装内CO_2和O_2含量变化第115-117页
        5.3.2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感官品质变化第117-119页
        5.3.3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感官色度变化第119-122页
        5.3.4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失重率变化第122-124页
        5.3.5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硬度变化第124-125页
        5.3.6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第125-126页
        5.3.7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维生素C含量变化第126-127页
        5.3.8 樱桃番茄贮藏中菌落总数变化第127-129页
    5.4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6 单轴拉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第130-145页
    6.1 引言第130-131页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31-132页
        6.2.1 拉伸薄膜薄膜制备原料及方法第131页
        6.2.2 草莓包EMAP包装第131页
        6.2.3 拉伸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第131-132页
        6.2.4 草莓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第132页
    6.3 材料性能分析与讨论第132-137页
        6.3.1 拉伸薄膜的WAXD分析第132-133页
        6.3.2 薄膜表面微观结构第133页
        6.3.3 薄膜的机械性能第133-134页
        6.3.4 薄膜的CO_2和O_2渗透性能第134-136页
        6.3.5 薄膜的水蒸气渗透性能第136-137页
    6.4 贮藏期间草莓品质变化第137-143页
        6.4.1 包装内O_2和CO_2变化第137-139页
        6.4.2 贮藏第十天格包装组草莓及切面图第139页
        6.4.3 草莓品质理化测试结果分析第139-143页
    6.5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7 亲疏水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包装特性及其在草莓EMAP包装中的应用第145-178页
    7.1 引言第145-147页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47-149页
        7.2.1 PLGL35Gy和PLCL35Cy嵌段物合成及薄膜制备第147-148页
        7.2.2 包装袋的制备及草莓的包装第148页
        7.2.3 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第148-149页
        7.2.4 草莓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第149页
    7.3 材料性能分析与讨论第149-163页
        7.3.1 PLGL35Gy和PLCL35Cy系列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特性第149-151页
        7.3.2 薄膜的ATR-FTIR光谱分析第151-153页
        7.3.3 DSC结果分析第153-157页
        7.3.4 WAXD结果分析第157-158页
        7.3.5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第158页
        7.3.6 薄膜气体透过性能分析第158-161页
        7.3.7 拉伸测试结果分析第161-163页
    7.4 草莓品质测试分析结果与讨论第163-176页
        7.4.1 贮藏期间包装内CO_2和O_2含量变化第163-165页
        7.4.2 贮藏期间草莓感官品质变化第165-166页
        7.4.3 贮藏期间草莓色度变化第166-168页
        7.4.4 贮藏期间草莓的失重率变化第168-169页
        7.4.5 贮藏期间草莓硬度变化第169-171页
        7.4.6 贮藏期间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第171-172页
        7.4.7 贮藏期间草莓维生素C含量变化第172-173页
        7.4.8 贮藏期间草莓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变化第173-174页
        7.4.9 草莓细胞形态显微镜图第174-175页
        7.4.10 贮藏期间草莓菌落总数变化第175-176页
    7.5 本章小结第176-178页
8 全文结论及展望第178-180页
    8.1 结论第178-179页
    8.2 展望与不足第179-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210页
作者简介第210-212页

论文共2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图形处理器存储系统的高精度System Verilog模型与自动化仿真验证
下一篇:基于VHDL的数字SoC设计与验证的全面自动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