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3页 |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汉泰语颜色词用法对比 | 第14-28页 |
第一节 汉泰语颜色词概述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汉泰语颜色词功能对比分析 | 第15-28页 |
一、汉泰单音节语素颜色词的词性及句法功能对比 | 第15-16页 |
二、汉泰复合颜色词的词性及句法功能对比 | 第16-18页 |
三、泰语复合颜色词的词性及句法功能 | 第18-20页 |
四、汉泰派生颜色词的词性及句法功能对比 | 第20-28页 |
第二章 汉泰语与颜色有关的词语的文化涵义对比分析 | 第28-42页 |
第一节 汉泰颜色词语义来源 | 第28-29页 |
一、颜色语义心理基础 | 第28-29页 |
二、颜色语义认知基础 (Cognition) | 第29页 |
第二节 汉泰颜色词特殊语义对比 | 第29-32页 |
一、汉泰语颜色词包含的感情色彩对比 | 第29-30页 |
二、汉泰语颜色词包含的象征意义对比 | 第30-31页 |
三、汉泰语颜色词包含的形象意义对比 | 第31页 |
四、汉泰颜色词包含的联想意义对比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汉泰语颜色词对比分析 | 第32-41页 |
一、汉语的“黄”与泰语的“(?)” | 第32-33页 |
二、汉语的“红”与泰语的“(?)” | 第33-35页 |
三、汉语的“绿”与泰语的“(?)” | 第35-36页 |
四、汉语的“蓝”与泰语的“(?)” | 第36-37页 |
五、汉语的“白”与泰语的“(?)” | 第37-38页 |
六、汉语的“灰”与泰语的“(?)” | 第38-39页 |
七、汉语的“黑”与泰语的“(?)” | 第39-40页 |
八、汉语的“粉红色”与泰语的“(?)”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汉泰颜色词文化涵义差异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泰国学生汉语颜色词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第42-57页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第42-43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42页 |
二、调查工具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颜色词的教学问卷数据分析 | 第43-47页 |
一、采访者本人信息 | 第43-47页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第47-53页 |
第四节 泰国学生在汉语颜色词习得过程中常见偏误和原因分析 | 第53-57页 |
一、泰国学生汉语颜色词习得常见偏误 | 第54-55页 |
二、泰国学生对汉语颜色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对泰汉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 | 第57-64页 |
第一节 对汉泰语颜色词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 第57-58页 |
一、对汉泰语颜色词教学的目的 | 第57页 |
二、对汉泰语颜色词的教学要求 | 第57-58页 |
第二节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颜色词的效果情况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教学结构与颜色词的教学策略 | 第59-61页 |
一、汉泰语颜色词教学策略 | 第59-61页 |
第四节 留学生汉语颜色词的教学方法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 对泰汉语颜色词的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 第70-76页 |
掌握汉语颜色词情况调查调查问卷(一) | 第72-73页 |
调查问卷(二)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