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酒加工及相关工艺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 紫甘薯的概述 | 第8页 |
2 紫甘薯的营养成分 | 第8-10页 |
·花青素 | 第8-9页 |
·糖类、维生素、矿质元素等其他重要营养成分 | 第9-10页 |
3 紫甘薯的保健价值 | 第10-13页 |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 第10-11页 |
·抗突变和抗癌变作用 | 第11-12页 |
·保肝作用 | 第12页 |
·其他保健功能 | 第12-13页 |
4 紫甘薯的加工现状 | 第13-15页 |
·紫甘薯全粉 | 第13页 |
·紫甘薯休闲食品 | 第13-14页 |
·紫甘薯乳制品 | 第14页 |
·紫甘薯花青素的应用 | 第14页 |
·紫甘薯酒 | 第14-15页 |
5 甘薯酒加工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页 |
6 立题依据 | 第15-16页 |
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紫甘薯酶解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 第18-29页 |
1 引言 | 第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20页 |
·工艺流程 | 第18页 |
·紫甘薯液化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紫甘薯液化的正交试验设计 | 第19页 |
·紫甘薯糖化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 第19页 |
·响应面法优化紫甘薯料液糖化条件 | 第19-20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各因素对α-淀粉酶水解液化紫甘薯的影响 | 第20-22页 |
·α-淀粉酶添加量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 第20-21页 |
·α-淀粉酶酶解温度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 第21页 |
·起始 pH 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 第21-22页 |
·α-淀粉酶酶解时间对液化效果的影响 | 第22页 |
·紫甘薯的α-淀粉酶酶解液化试验条件研究 | 第22-24页 |
·各因素对糖化酶酶解糖化紫甘薯料液的影响 | 第24-25页 |
·糖化酶添加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4页 |
·糖化酶酶解时间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起始 pH 值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糖化酶酶解温度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 第25页 |
·紫甘薯料液糖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研究 | 第25-28页 |
·紫甘薯料液糖化条件的响应面设计及结果 | 第25-26页 |
·方差分析 | 第26-27页 |
·各因素作用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 | 第27-28页 |
4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紫甘薯果酒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 第29-39页 |
1 引言 | 第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1页 |
·工艺流程 | 第29页 |
·操作要点 | 第29-30页 |
·蔗糖的添加 | 第30页 |
·发酵前最适 SO_2添加量的确定 | 第30页 |
·最适初始 pH 的确定 | 第30页 |
·最适接种量的确定 | 第30页 |
·最适发酵温度的确定 | 第30页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0页 |
·感官评价标准 | 第30-31页 |
·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发酵前 SO_2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32页 |
·初始 pH 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酵母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感官指标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 第34-36页 |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6-38页 |
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紫甘薯果酒主要理化指标检测 | 第39-41页 |
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酒精计法对酒精度的测定 | 第39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39页 |
·分析步骤 | 第39页 |
·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 第39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39页 |
·分析步骤 | 第39页 |
·电位滴定法测定总酸的含量 | 第39-40页 |
·消光系数法测定花色苷的含量 | 第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1 结论 | 第41页 |
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