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写符号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页 |
| 中文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5页 |
| 1 前言 | 第15-33页 |
| ·葡萄酒中的高级醇 | 第15-25页 |
| ·葡萄酒中高级醇形成机理 | 第16-18页 |
| ·酵母高级醇相关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研究 | 第18-24页 |
| ·低产高级醇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研究 | 第24-25页 |
| ·葡萄酒酵母遗传操作方法 | 第25-30页 |
| ·随机诱变 | 第25-26页 |
| ·进化工程 | 第26-27页 |
| ·代谢工程 | 第27-28页 |
| ·有性重组 | 第28-29页 |
| ·基因组重排 | 第29-30页 |
|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3-48页 |
| ·试验材料 | 第33-38页 |
| ·菌种、质粒及引物 | 第33页 |
|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 ·主要酶制剂 | 第34-35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35-36页 |
| ·主要溶液 | 第36-38页 |
| ·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的筛选 | 第38-39页 |
| ·酵母凝聚性的测定 | 第38页 |
| ·酵母二氧化硫耐受性分析 | 第38页 |
| ·酵母高级醇生成能力比较分析 | 第38页 |
| ·高级醇和酯类的测定(HS-SPME-GC-MS) | 第38-39页 |
| ·基因组重排构建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 | 第39-41页 |
| ·酵母EMS诱变 | 第39页 |
| ·突变文库的构建 | 第39页 |
| ·酵母高效产孢法 | 第39页 |
| ·孢子纯化方法 | 第39-40页 |
| ·基因组有性重排 | 第40页 |
| ·优势菌株的富集 | 第40页 |
| ·突变菌株的分离 | 第40页 |
| ·粗酶的制备 | 第40-41页 |
| ·突变株酯酶分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 ·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试验 | 第41页 |
| ·基因敲除构建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 | 第41-46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 ·质粒pUG6 和pSH65 的转化 | 第41-42页 |
| ·碱裂解法制备pUG6 和pSH65 质粒DNA | 第42页 |
| ·IAH1 基因敲除序列组件的构建 | 第42-43页 |
| ·LiAc/SS载体DNA/PEG高效酵母转化法 | 第43-44页 |
| ·kanMX标记基因的诱导切除 | 第44页 |
| ·质粒pSH65 的移除 | 第44-45页 |
| ·菌落PCR验证酵母菌落 | 第45页 |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45页 |
| ·重组菌的扩大培养与接种发酵试验 | 第45-46页 |
| ·酿酒试验及主要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 ·发酵工艺条件对酵母高级醇生成的影响研究 | 第46页 |
| ·细胞生长状态的测定 | 第46页 |
| ·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46-47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8-73页 |
| ·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的初步筛选 | 第48-53页 |
| ·酵母凝聚性比较 | 第48页 |
| ·酵母二氧化硫耐受性比较 | 第48-49页 |
| ·不同菌株高级醇生成量比较 | 第49-53页 |
| ·基因组重排构建低产高级醇葡萄酒酵母 | 第53-57页 |
| ·最佳EMS诱变剂量 | 第53页 |
| ·突变文库的构建 | 第53-54页 |
| ·酵母EC1118 的基因组重排 | 第54页 |
| ·基因组重排后优势菌株的富集 | 第54-55页 |
| ·富集后高级醇低产菌株的筛选 | 第55-57页 |
| ·IAH1 基因敲除的葡萄酒酵母菌株的构建 | 第57-66页 |
| ·质粒pUG6 的制备 | 第57-58页 |
| ·嵌合引物的设计及IAH1 基因敲除序列组件的构建 | 第58-59页 |
| ·转化IAH1 基因敲除序列组件及筛选转化子 | 第59-60页 |
| ·质粒pSH65 的制备 | 第60页 |
| ·质粒pSH65 的转化 | 第60-61页 |
| ·kanMX标记基因的诱导切除 | 第61-62页 |
| ·质粒pSH65 的移除 | 第62页 |
| ·IAH1 基因敲除二倍体菌株的获得 | 第62页 |
| ·IAH1 基因敲除二倍体菌株的PCR验证 | 第62-63页 |
| ·出发菌株与IAH1 基因敲除菌株形态比较 | 第63页 |
| ·出发菌株与IAH1 基因敲除菌株酿酒试验 | 第63-66页 |
| ·发酵工艺条件对酵母高级醇生成的影响研究 | 第66-73页 |
| ·温度对酵母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 第66-68页 |
| ·pH对酵母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 第68-70页 |
| ·二氧化硫添加量对酵母高级醇生成量的影响 | 第70-73页 |
| 4 讨论 | 第73-79页 |
| ·高级醇与葡萄酒风味 | 第73页 |
| ·高级醇与葡萄酒“上头” | 第73-74页 |
| ·低高级醇葡萄酒酵母菌种选育方法的代谢基础 | 第74-75页 |
| ·基因组重排构建高级醇低产葡萄酒酵母 | 第75-76页 |
| ·基因敲除构建高级醇低产菌株 | 第76-77页 |
| ·发酵工艺条件对酵母高级醇生成的影响 | 第77-79页 |
| 5 结论 | 第79-80页 |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8页 |
| 附录 | 第98-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