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蛀食害虫侵害小麦损伤分型及品质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0页
   ·立题背景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小麦被蛀蚀后其损伤粒主要品质指标的筛选第16-19页
     ·小麦被蛀蚀后其损伤粒质量指标第16页
     ·小麦被蛀蚀后其损伤粒储藏指标第16-19页
       ·碳水化合物的变化及评价第16-17页
       ·蛋白质的变化及评价第17-18页
       ·酶活性的变化及评价第18页
       ·脂类变化及评价第18-19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损伤分型及其质量指标变化研究第20-34页
   ·引言第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实验材料第20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2页
   ·结果与分析第22-32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的蛀蚀部位统计第22-27页
       ·米象侵害小麦后的蛀蚀部位统计第22-24页
       ·玉米象侵害小麦后的蛀蚀部位统计第24-25页
       ·谷蠹侵害小麦后的蛀蚀部位统计第25-27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的不同蛀蚀程度统计第27-29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的杂质含量增加率变化第29-30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虫蚀率的变化第30-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品质变化第34-48页
   ·引言第34页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实验试剂第34-36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9页
       ·试虫玉米象、米象和谷蠹培养第36页
       ·样品前处理第36页
       ·试虫侵害实验第36-37页
       ·样品后处理第37页
       ·水分的测定第37页
       ·千粒重测定第37页
       ·粗蛋白含量测定第37页
       ·湿面筋含量测定第37页
       ·干面筋含量测定第37页
       ·面筋指数测定第37页
       ·SDS 沉降值测定第37页
       ·降落数值测定第37页
       ·POD 测定第37-38页
       ·小麦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79,80]第38-39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46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水分变化第39-40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千粒重变化第40页
     ·不同蛀蚀部位的粗蛋白、干湿面筋、面筋吸水率、面筋质数和沉降值的变化第40-42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降落数值变化第42-43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 POD 变化第43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43-44页
     ·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44-46页
       ·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44-45页
       ·玉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45-46页
       ·谷蠹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部位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变化第48-66页
   ·引言第48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实验材料第48页
     ·实验试剂第48-49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0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0页
   ·结果与分析第50-65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水分变化第50-51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千粒重变化第51-52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粗蛋白含量变化第52-53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吸水率第53-55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面筋指数变化第55-56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 SDS 沉降值变化第56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降落数值变化第56-57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 POD 含量变化第57-58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第58-59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59-62页
       ·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59-60页
       ·玉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60-61页
       ·谷蠹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性分析第61-62页
     ·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第62-65页
       ·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玉米象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谷蠹侵害小麦后不同蛀蚀程度损伤粒的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蛀食性害虫侵害后小麦粗淀粉变化及其糊化特性研究第66-74页
   ·引言第66页
   ·材料与方法第66-68页
     ·实验材料第66页
     ·实验试剂第66-67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68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8页
   ·结果与分析第68-73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粗淀粉含量的变化第68-69页
     ·蛀食性害虫侵害小麦后糊化特性第69-73页
       ·米象侵害小麦后糊化特性第69-70页
       ·玉米象侵害小麦后糊化特性第70-72页
       ·谷蠹侵害小麦后糊化特性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蛀食性害虫对小麦面筋蛋白结构的变化研究第74-87页
   ·引言第74页
   ·实验材料第74-75页
     ·试虫第74页
     ·小麦第74页
     ·试虫玉米象、米象和谷蠹培养第74页
     ·样品前处理第74页
     ·试虫侵害实验第74-75页
     ·实验试剂第75页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5页
   ·实验方法第75-77页
     ·小麦面筋蛋白巯基/二硫键的测定[105,106]第75-77页
       ·面筋蛋白的制备第76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76页
       ·小麦面筋蛋白中巯基含量的测定第76页
       ·小麦面筋蛋白中二硫键含量的测定第76-77页
     ·小麦面筋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二级结构第77页
   ·结果与分析第77-85页
     ·害虫蛀蚀小麦后面筋蛋白中巯基/二硫键的变化第77-79页
     ·害虫蛀蚀小麦后面筋蛋白的红外光谱二级结构分析第79-85页
       ·米象蛀蚀小麦后面筋蛋白的红外光谱二级结构分析第80-82页
       ·玉米象蛀蚀小麦后面筋蛋白的红外光谱二级结构分析第82-84页
       ·谷蠹蛀蚀小麦后面筋蛋白的红外光谱二级结构分析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七章 结论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介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藏对面筋蛋白性能的影响及脱水机理研究
下一篇:反胶束微结构及萃取芝麻蛋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