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燕麦概述 | 第7页 |
| ·燕麦来源与分布 | 第7页 |
| ·营养与保健价值 | 第7页 |
| ·燕麦的活性成分及研究现状 | 第7-9页 |
| ·燕麦β-葡聚糖 | 第8页 |
| ·燕麦黄酮 | 第8-9页 |
| ·燕麦皂苷 | 第9页 |
| ·燕麦生物碱 | 第9页 |
| ·燕麦开发应用现状 | 第9-11页 |
| ·国外燕麦应用情况 | 第10页 |
| ·我国燕麦开发 | 第10-11页 |
| ·色谱法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 ·大孔树脂 | 第11-12页 |
| ·聚酰胺柱色谱 | 第12页 |
| ·MCI GEL 分离材料 | 第12页 |
| ·ODS 层析柱 | 第12页 |
| ·硅胶柱 | 第12页 |
| ·有效成分的结构鉴定 | 第12-14页 |
| ·质谱分析 | 第13页 |
| ·核磁共振技术在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5页 |
| ·材料 | 第15页 |
| ·试剂 | 第15页 |
| ·实验仪器 | 第15页 |
| ·实验方法 | 第15-21页 |
| ·燕麦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流程 | 第15-16页 |
| ·燕麦总黄酮的提取 | 第16-17页 |
| ·燕麦黄酮的分离 | 第17-19页 |
| ·燕麦总皂苷的提取 | 第19页 |
| ·燕麦皂苷的分离 | 第19-20页 |
| ·分离组分纯度检验方法 | 第20页 |
| ·NMR 结构鉴定 | 第20-21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36页 |
| ·燕麦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21-22页 |
| ·芦丁最大吸收波长 | 第21页 |
|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1-22页 |
| ·燕麦黄酮最佳提取工艺 | 第22-26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2-24页 |
| ·燕麦黄酮提取优化设计与结果 | 第24-26页 |
| ·燕麦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结果 | 第26-30页 |
| ·燕麦黄酮提取液的制备 | 第26页 |
| ·燕麦黄酮的分离结果 | 第26-28页 |
| ·黄酮纯度鉴定 | 第28-29页 |
| ·黄酮的核磁分析结果 | 第29-30页 |
| ·燕麦总皂苷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30-31页 |
| ·精密度 | 第31页 |
| ·重现性 | 第31页 |
| ·稳定性 | 第31页 |
| ·燕麦皂苷的分离结果 | 第31-36页 |
| ·大孔树脂的分离结果 | 第31-32页 |
| ·MCI GEL 的分离结果 | 第32-33页 |
| ·ODS 柱的分离结果 | 第33页 |
| ·皂苷纯度鉴定 | 第33-34页 |
| ·皂苷的核磁图谱解析 | 第34-36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36-37页 |
| ·主要结论 | 第36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 附图:化合物核磁共振谱图 | 第44-49页 |